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扩大枢纽优势完善提升开放体系’,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郑州具备较强的引领辐射中部地区对外开放功能,只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扩大成果,完全有可能在内陆开放发展上形成高地优势。”市政协委员、河南省晨罡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相军说。
刘相军介绍,以“四条丝路”为标志,郑州已在内陆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以国际航空枢纽、米字形高铁、城市轨道交通为依托的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大交通格局趁势而起。在他看来,郑州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应结合城市的基础和特点,以发展开放型新经济产业为目标,重点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的各类制造业,提升郑州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推进郑州互联网与外贸紧密融合,使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郑州加快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此,刘相军建议,通过改善提升对外开放所需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塑造良好的人文形象,提升国际化服务保障水平。
“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也十分必要。”刘相军还提出,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重点领域与重点区域相结合,统筹推进与协同共享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