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郑州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产业扶贫专场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时间:2020-12-01 15:10  

发布人:

宋俊英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何宏波   郑州市文化广电与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杜安涛   郑州市商务局电商处处长

马智慧   荥阳市高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王向平   郑州市农委数据信息处处长、中牟县北堤村驻村第一书记

主持人:

杨俊卿   郑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主任 

时间:2020年12月1日 15:10

主持人 杨俊卿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由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的“推进器”,是脱贫攻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郑州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实施产业扶贫作为高质量落实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大力鼓励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郑州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重点介绍我市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介绍一下参加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宋俊英女士;

郑州市文化广电与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宏波先生;

郑州市商务局电商处处长杜安涛先生;

荥阳市高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马智慧女士;

郑州市农委数据信息处处长、中牟县北堤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向平先生。

我是郑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 杨俊卿。

今天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第一项议程由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宋俊英女士致新闻发布词,介绍我市产业扶贫工作整体情况;第二项记者提问环节。

 首先,进行第一项议程,有请宋俊英女士致发布词。

宋俊英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各位对郑州市产业扶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郑州市产业扶贫工作有关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之路”。2015年以来,郑州市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的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以产业项目为抓手,立足贫困村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努力探索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可造血、可持续”的长效产业扶贫模式,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贫困村产业脱贫目标全部实现。全市181个贫困村已全部摘帽退出,且全部达到了“有特色产业、有创业致富带头人、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有集体经济收入、户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脱贫目标。

二是培育发展了一批特色产业。积极引导贫困村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短中长目标统筹谋划扶贫产业,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培育发展特色种植、畜牧水产养殖、乡村旅游、特色加工、光伏扶贫、电商流通等重点扶贫产业,夯实产业基础,争取短期能脱贫、中期能致富、长期可持续。

三是贫困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据最新统计,我市贫困农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到15137元,是2015年的3.6倍,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15年的1:4缩小到2019年的1:1.7,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是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年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平均达到21.89万元,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脱贫产业

一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近年来,我市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政策措施,通过实施“菜篮子”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扶贫、到户增收等农业项目建设,引导、推动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林果、花卉、中药材、畜禽、水产、食用菌等农业特色产业,促进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如中牟县刁家乡小王庄根据本村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草莓种植项目,全村发展草莓种植大棚230座,产值达5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7年的4500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13041元,实现由省级贫困村向“富裕村”的转变。二是发展乡村加工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特色食品、服装、鞋帽、玩具、手工艺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工厂建在乡村,吸纳贫困村民创业就业,实现在家门口增收。如登封市君召乡总投资1500万元建立“巧媳妇”服装基地,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实现利税600万元,安排就业300人,务工人员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实现了在家门口稳定脱贫。三是发展乡村旅游业。郑州市贫困村大多地处丘陵山区,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我们从2014年开始实施贫困山区区域特色经济项目,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4.3亿元,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扶贫点,覆盖贫困村42个,带动一批贫困户通过从事旅游业脱贫致富。积极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和“公司+农户”等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建设,打响了新密伏羲山大峡谷、登封大熊山仙人谷、新郑具茨山等旅游扶贫品牌,登封市、新密市荣获河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四是发展电商、光伏等新兴业态。积极加强县、乡、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成服务站点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建成益农信息社1604个,打通电商扶贫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实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1618万元建设6座村级电站、150户分布式电站,关联受益贫困户707户。

二、坚持项目带动,集聚产业扶贫动能

一是实施产业项目。不断提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产业扶贫的比重,持续实施了到户增收、产业扶贫、光伏扶贫等一系列产业扶贫工程。五年来,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0.69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2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82个,培育带贫农民专业合作社166个,实现了产业帮扶对户对人全覆盖。二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印发了《郑州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对集体经济试点村进行扶持,试点村重点向贫困村倾斜,确定了特色种养、电商流通、乡村旅游等七大产业类型以及合作帮扶、托管帮扶、股份帮扶等七种脱贫模式。截至目前,181个贫困村年集体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平均达到21.89万元。三是深化“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仓储设施、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项目,吸纳贫困村民就近就业创业,形成企业与贫困村抱团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目前,带贫企业达到208家,实施社会扶贫项目366个,投入社会扶贫资金近50亿元,其中产业帮扶项目资金45.9亿元,辐射带动农户6万余人。

三、坚持精准服务,凝聚产业扶贫合力

一是政策先行。制定了《郑州市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郑州市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注重实施过程中政策匹配的精准化,从特色种养业、电商、旅游、就业等帮扶方案中选择最合适的项目作为对户措施,为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帮扶计划,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二是组织保障。成立了产业扶贫硬仗指挥部,市、县、乡、村及行业部门共同发力,构建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四位一体产业扶贫大格局。农业、发改、旅游、商务等涉农部门资金政策向贫困村倾斜,以“扶贫驿站工程”、“慈善超市工程”“巧媳妇”工程等活动为抓手,切实调动各方力量参与产业扶贫。三是抓实抓细。为解决产业项目选择不科学、技术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在全市181个贫困村选聘了产业发展指导员673名,共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1013人,指导贫困户12071户。四是注重发挥主体作用。坚持扶贫与扶智、“输血”和“造血”、治穷和治愚相结合,组织开展就业、特色种养殖、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专项技能培训3万余人次,解决就业2万多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816人,实现“应培训尽培训、应就业尽就业”目标。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收益,难在持续稳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产业扶贫政策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不断巩固和扩大产业脱贫成果,通过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产业,推进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实现郑州市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


主持人 杨俊卿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结合发布内容,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通报下所在媒体机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中原网:越来越多的贫困乡村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各类“农家味”、民宿、特色村、特色小镇等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请您谈一谈,旅游业在我市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

何宏波

感谢这位记者对旅游扶贫工作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关注。旅游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战略重要一环,既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乡村旅游是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渠道,具有突出的综合带动优势。贫困乡村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旅游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要实现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根据第三方评估,全国范围内旅游扶贫助力脱贫贡献度为30.28%,带动增收贡献度为32.23%,解决就业贡献度为36.09%。就我市来讲,2019年全市旅游总人数为13059.49万人次,2020年前10个月,国内旅游总人数为10723.48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所占比重超过50%。

乡村旅游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吸引点。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场景既让市民群众看得到青山绿水,又留住了乡愁。通过“旅游+扶贫”的产业助贫模式,带动了农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也带动了旅游村庄村容村貌的改观。乡村的“穷山沟”变成了美丽乡村,乡村的“老旧房子”变成了特色民宿,乡村的“农家饭”变成健康美食,乡村的农副产品变成了抢手的旅游商品。乡村旅游的发展,使许许多多贫困人口找到脱贫、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就我市而言,乡村旅游近年来也是得到快速发展。

一是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和旅游扶贫工作。市政府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如《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郑政〔2018〕5号)、《关于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意见》(郑政〔2018〕8号)、《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奖励暂行办法》(郑政〔2018〕9号)等政策文件。重点支持大伏羲山区、大熊山、具茨山等西部贫困山区旅游项目开发,A级景区创建,生态旅游示范镇、乡村旅游示特色村和乡村精品民宿的打造。目前,通过初步调查,我市约有近200个村具有乡村旅游发展优势的村庄,拥有民宿开发潜力的乡村民宿资源达10000多座,拥有民宿集群开发潜力且相对完整的村落30多个。这些资源是我们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

二是强力推进“景区带村”共建共享发展模式。通过对贫困人口周边景区的资源开发,带动附近贫困人口的资产升值、就业岗位增多、收入渠道扩大,使贫困人口实现积极就业、稳定脱贫。在乡村旅游景区建设运营过程中,我们始终倡导“三优先”的原则:即优先安排当地劳动力参与景区建设,优先安排本地区优秀人员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优先安排当地居民在景区内从事农副产品经营销售活动。新密市伏羲大峡谷、三泉湖景区、红石林景区、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登封市大熊山仙人谷景区、摘星楼景区、范家门景区,荥阳塔山旅游区等景区积极带动景区周边村庄经济发展,为当地村民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和贫困户公益岗位。以登封市徐庄镇为例,大熊山-仙人谷景区快速发展给景区百姓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目前景区在职员工90%以上都是当地人员,旅游业从业人员从 2016 年的 64 人增加到 2019年的 186 人次。景区周边百姓人均纯收入从 2015 年的 9000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34000 元;摘星楼景区流转土地100多户500多亩,租金1000元/亩,共助农增收40多万元/年,流转自留山1000多人户,租金1000元/人,共助农增收100多万元。其中涉及贫困户358户,年增收25万元。

三是加强对乡村旅游脱贫攻坚一线人员的培训。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举办全市“文旅融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培训班,先后对贫困村支书、村委主任、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景区从业人员近600多人进行专题培训,激励贫困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帮助乡村干部、乡村旅游扶贫带头人才开阔眼界、提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一批懂旅游、爱农村、会经营的旅游带头人,助力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振兴事业。

四是组织文化旅游企业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动员我市文化旅游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帮助贫困村改善村容村貌,助力贫困户增收脱贫,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有资金、有实力、懂市场的优势,积极推广乡村旅游合作社和旅游合作公司模式,因地制宜,培育乡村旅游市场主体。先后组织动员全市文化旅游企业24家,结队帮扶39个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2019年仅旅游企业就带动贫困人口2800多人就业、增收,2020年带动贫困人口3100多人增收、致富。

五是着力构建乡村旅游品牌体系。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作,以创建提升品牌形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截至2020年11月,我市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6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22个,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1个,河南省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园区6个,河南省旅游度假区3个,河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1个,河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户22个,郑州市最具发展潜力旅游特色示范村镇(街区)9个,郑州市乡村旅游特色村25个,郑州市休闲观光园区8个,郑州市旅游名镇10个,郑州市旅游名村10个。

下一步,我市将出台《郑州美丽乡村精品村三年行动方案》《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任务,围绕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乡村旅游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大公报: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在助推农货进城和网货下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请谈一下郑州市农村电商在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杜安涛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电商扶贫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我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速,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工作部署,我们通过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政策知识宣讲培训,拓展农村产品销售渠道等方式,不断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上行双向流通渠道,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在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通过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村级电商服务站为点、以乡镇电商服务站为线、以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面,整合电商培训、政策宣传、代销代购、快递收发、便民服务等功能,助力解决电商扶贫“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电商培训方面,面向建档立卡户、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种养大户、返乡创业青年、乡镇、村干部及第一书记等,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累计超过360余场(次、期),5万余人次。通过理念教学、技能培训、实操实训,涌现出一批优秀电商扶贫带头人。我市电商培训工作也被评为全省农村电商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在助推农产品上行方面。打造了“溱美新密”“我看荥”“轩辕故里”等县域公共品牌,为农产品品牌赋能。举办线上线下货源对接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助力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今年以来,组织县(市)开展各类产销对接活动131场,建立电商扶贫销售专档(专柜、专区)16个。郑州电商企业也纷纷发挥线上资源优势,开展“决胜脱贫攻坚·贡献电商力量”为主题的农特产品展销活动、“一起凝聚、一起发热”消费扶贫专场活动,带动了群众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挖农村电商发展潜力,打造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以产业为基础,用好用活电商手段,以更高水平、更宽渠道、更优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郑州晚报:据了解,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许多贫困地区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请问郑州市是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一方群众脱贫的?

马智慧

发展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高村乡在荥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增强“造血”功能,依托北部邙岭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将河阴石榴打造为郑州乃至河南省的“金字招牌”,带动荥阳市邙岭沿线5镇18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转型发展。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产业发展合力。以河阴石榴基地的示范村、核心村——刘沟村为例,虽然有种植河阴石榴的传统,但依然存在发展思路不清、石榴品种老化、群众种植意愿不强等问题,在以原河南省委组织部长马宪章为首的河大校友会老同志的帮助下,荥阳市委、高村乡党委通过派驻党建工作指导组,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探索建立“四组一会”(政治学习组、科学技术组、电脑信息组、文明卫生组和文艺体育协会)制度,作为“村两委”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抓手;针对群众不敢贸然尝试种植石榴的顾虑和疑惑,“两委”班子成员率先带头,通过上门入户了解情况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比算账,耐心细致地向老百姓讲解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让群众放下包袱,踊跃参与。

利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在“科技兴榴、奔向小康”的号召下,河阴石榴基地立足于石榴的品相和口感,与中国青年博士联盟以及河南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建立专业顾问团队,成立邙岭石榴技术服务中心站,引进、培育出适合北邙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根据一年中不同季节石榴生产的关键时期,采取定点指导、巡回授课等形式,在品种创新、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果品储运、品牌维护、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提高农户种植技术和销售技巧,解决农户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涌现出了一大批靠发展石榴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

吸引人才回归,提升产业发展高度。随着河阴石榴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石榴产业的凝聚力也在日益彰显,300余名有志青年从五湖四海回乡创业,自发成立了河阴石榴青年创业联盟,在积极探索规范化种植、发展“互联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上注入新的动能。

拉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加大对现有石榴加工企业的帮扶力度,积极培育“河阴情”等石榴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推动石榴汁、石榴花牛肉酱、榴叶茶等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石榴产业发展的多联互动效应,让石榴产业迸发出新的活力。

推广电商销售,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抢抓“互联网+”有利契机,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商贸物流的便捷优势,推动河阴石榴销售方式转变,通过与京东、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携手,打通石榴全渠道销售网络。目前河阴石榴电商销售份额占到1/2以上,开拓了石榴产业新局面。

挖掘文化元素,增强产业发展厚度。“文化搭台,石榴唱戏”,依托石榴资源优势和文化品牌,连续举办十六届河阴石榴文化节,举办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石榴王评选、直播带货、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在推介石榴产品的同时,展示河阴石榴文化。


正观新闻:请问贫困村是如何依托自身优势,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有哪些好的做法?

王向平

大家好!我是郑州市农委驻中牟县狼城岗镇北堤村第一书记王向平。今天很高兴向大家介绍北堤村的产业脱贫情况。

北堤村2011 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 558户、2530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44户、1080口人,2019年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依托自身资源和扶贫政策优势,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确立产业脱贫路子。近年来,我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确立了“党建领村、产业强村”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一带、两特色、三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即:开发一条沿黄大堤旅游观光带,培育苹果种植和观赏鱼养殖两大特色产业,建设设施高效农业、生态种养游和蜗牛养殖三个产业示范基地。走出了一条以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路子。

二是引领传统农业增活力。北堤村有种苹果的传统。我们成立了果树专业合作社。2016年申请科技产业化项目资金30万元,带动32户贫困户发展苹果种植。自2017年以来,连续举办了四届苹果采摘节、两届苹果花节,今年4月,克服疫情影响,开展网上果树认领和直播带货活动,宣传北堤品牌,引流消费群体,拓展销售渠道,也逐步形成一条沿黄大堤旅游观光带。全村苹果种植户达到100多户,种植面积扩大至1000多亩,年产值超过了1000万元,成了北堤村的特色产业。

三是引进人才发展特色养殖。北堤村水资源很丰富。村里邀请回有20多年养殖观赏鱼经验的乡土人才马海山,让他带动发展观赏鱼养殖。2016年开始先后申请扶贫项目资金90多万元,带动有发展意愿的35户贫困户发展观赏鱼养殖,吸纳40户贫困户就业。在马海山的带动下,观赏鱼养殖户有50多户,养殖水面1000多亩,年产值1000多万元,也成了北堤村又一特色产业。

四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18年以来,我们先后整合村集体土地700多亩,投入扶贫项目资金1200多万元,采取“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的多种经营模式,与贫困户经济利益相联结。建设设施高效农业、生态种养游和蜗牛养殖三个产业示范基地。带动群众发展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突破到150多万元。

产业经济的发展壮大,带动了产业和就业双轨发展,成了群众脱贫致富和防返贫的有力抓手,让群众有了稳定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许多家庭买了小汽车,盖上了新楼房,走上了致富路。以后,我们将紧紧围绕黄河生态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北堤村产业更强、村庄更美、农民更富!

谢谢!


主持人 杨俊卿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相关发布单位联系,进行深入采访。

众所周知,产业扶贫既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我们要把脱贫摘帽作为新奋斗的起点,持续完善脱贫长效机制,培育壮大乡村产业,保障贫困群众持续就业增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在此,希望各媒体朋友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市的产业扶贫工作,持续深挖产业扶贫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讲好推动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动人故事,为夺取决战脱贫攻坚最后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再见。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党政机关网站标识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
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