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陈立志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武松会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省会金融工作协调处处长
张少康 中共郑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张朝峰 郑州市科技局副局长
谷振风 郑州市工信局副局长
主持人:
徐其华 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时间:2025年7月3日
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徐其华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由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为深入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着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促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近期,郑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结合郑州市实际情况,出台了《郑州市支持加快科技金融发展若干政策》。今天,我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政策出台背景、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特点等,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推动政策有效实施。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立志先生;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省会金融工作协调处处长武松会女士;
中共郑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少康先生;
郑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张朝峰先生;
郑州市工信局副局长谷振风先生。
首先,请陈立志先生介绍整体情况,请!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陈立志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郑州市人民政府,对新闻界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方方面面工作给予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主要是通报《郑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关于印发郑州市支持加快科技金融发展若干政策》出台的相关情况及工作安排。
一、政策出台有关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五篇大文章,并把“科技金融”置于“五篇大文章”之首,强调科技金融要迎难而上,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省委刘宁书记多次到郑州调研,强调要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安伟书记在市委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科技金融中心为支撑的现代化金融强市。
郑州是中部地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截至2024年,集聚一流大学研究院8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7家、国家级创新平台68家,中原科技城全国排名跃至15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487家,人才总量超300万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国家平均水平。同时,郑州市金融市场较为活跃,有金融机构421家,今年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408亿元,占全省的49%。截至目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41万亿元、4.15万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0%、45%,均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2位。郑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11.18亿手,成交额为34.8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3.52%和12.14%。建设线上“郑好融”平台,设立规模5亿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落地“N”个线下金融服务港湾,打造“1+1+N”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发展科技金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同发力。此次出台的政策文件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强化科技部门、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协同、加强中央派驻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联动。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及“股债贷保”多种金融工具综合运用等。在投入方式上,强调从“财政思维”转向“金融思维”,发挥财税政策对金融投资的引导激励作用。
二、政策主要内容
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联合出台的《郑州市支持加快科技金融发展若干政策》。主要框架内容是:明确“1个目标”,聚焦“4条主线”,突出“18项重点任务”。
明确“1个目标”,就是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与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营造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聚焦“4条主线”,就是健全专业化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打造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和营造科技金融发展良好生态环境。
突出“18项重点任务”,1.建立服务科技创新的银行业专业机构体系,推动商业银行在郑设立科技金融专业机构。2.构建广覆盖的科技保险服务体系,持续开展“险资入郑”专项行动,支持各驻郑保险机构开展股权债权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科技保险专业机构、再保险公司。3.健全政策性科技金融运营主体管理机制,支持有关金融机构打造政策性科技金融运营主体。4.探索打造以耐心资本为主的创业投资体系。持续实施“基金入郑”工程。依托中原龙子湖智慧岛、中原医学城,打造各类基金机构、初创中小企业、科技团队、科研项目于一体的集聚平台,构建国内一流的全要素基金生态系统。5.完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依托“郑好融”平台、科技金融广场等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企业做好服务。6.围绕创新驱动、制造强市战略定制金融产品。围绕先进制造业20条重点产业链,推动金融机构依托“链主”企业,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7.加强科技型企业专属金融产品开发。加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地见效,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科技型企业专属产品。8.创设知识产权系列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属产品,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纳入市级风险补偿机制。9.支持商业银行探索“投贷联动”业务。支持商业银行探索“贷款+外部直投”“贷款+认股期权”等“投贷联动”模式,争取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10.推广应用“创新积分制”制度。依托“郑好融”平台,对先进制造业20条重点产业链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积分评级和科技型企业数据画像,提升“创新积分制”赋能科技信贷的有效性,推广应用“创新积分贷”产品。11.建立覆盖科创全周期的“基金丛林”。充分发挥政府性基金引导作用,争取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适当放宽政府投资基金单个投资项目投资限额,适度提高投资容错率。12.推动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充分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增量政策,持续实施企业上市“千企展翼”行动,将优质科技型企业纳入市定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重点培育。13.完善科技投资退出机制。试点探索提高科技领域并购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的比例,适当延长贷款期限。14.丰富科技领域债券融资渠道。用好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5.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探索申请国家外汇管理局“科汇通”试点。聚焦郑南商许超硬材料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及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16.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按季度更新入库企业信息,及时向金融机构推送。17.健全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将“郑科贷”“外贸贷”“创业担保贷”“知识产权贷”等市级政策金融产品由“郑好融”平台统一透出服务,对科技型企业可适当提高风险分担比例。18.建立科技金融工作评估闭环机制。定期开展郑州市科技型企业融资统计,每半年对科技金融政策落实情况实施跟踪评价,市县两级政府在政府性资金存放、财政专户管理等方面给予激励。十八项政策措施,每项重点措施均明确了责任单位,确保政策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为有力推进郑州市科技金融发展的若干政策系统工程的实施,市政府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加快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试点、科汇通试点、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等5个国家级试点提早谋划推动。推动工银投资、中银资产等五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在我市落地,为种子期和初创期科技企业提供急需的“耐心资本”。二是优化“郑好融”金融科技平台功能。依托征信牌照优势,完善“金服+征信”双平台运作模式,推动全市市场主体应入尽入,实现信息、信用、信贷联通。全案化、规范化、智能化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争取“郑好融”平台授信规模达到1000亿元。三是加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地,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500亿元。在保障政策落实机制方面,及时协调解决科技型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确保相关扶持政策资金到位。
谢谢大家!
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徐其华
谢谢陈立志先生全面详实的发布!
接下来,是现场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按照惯例,请提问前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请举手示意。
河南日报记者
《若干政策》明确提出了2025年到2027年的发展目标,郑州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谢谢。
中共郑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张少康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去年以来,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了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实施了一系列金融产品和制度的创新,包括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推广运用科技型企业“创新积分贷”、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等,我市这次出台的文件从科技创新需求侧出发,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需求,围绕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等3大体系建设和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提出了18项政策举措。具体来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包括“建立服务科技创新的银行业专业机构体系”“构建广覆盖的科技保险服务体系”“健全政策性科技金融运营主体管理机制”“探索打造以耐心资本为主的创业投资体系”“完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等5项举措;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围绕创新驱动、制造强市战略定制金融产品”“加强科技型企业专属金融产品开发”“创设知识产权系列金融产品”“支持商业银行探索‘投贷联动’业务”“推广应用‘创新积分制’制度”等5项举措;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包括“建立覆盖科创全周期的基金丛林”“推动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完善科技投资退出机制”“丰富科技领域债券融资渠道”等4项举措;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包括“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健全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科技金融工作评估闭环机制”等4项举措,这18项政策措施均明确了责任单位,确保我市未来3年形成以股权投资为牵引、“股债贷保”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确保政策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中新社记者
当前科技型企业普遍面临研发周期长、轻资产导致的融资难题,本次政策针对该难题有何政策支持或创新产品?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省会金融工作协调处处长 武松会
为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更好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关于科技金融工作的安排部署,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会同相关部门,统筹运用股权、债权、贷款、保险等手段,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投融资支持。本次政策对打造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有专门安排。
一是围绕创新驱动、制造强市战略定制金融产品。鼓励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大型银行发挥资金优势,设立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支持基础研究、科技重大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先进制造业20条重点产业链,推动金融机构依托“链主”企业,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对做得较好的银行业机构优先给予再贷款、再贴现支持。
二是加强科技型企业专属金融产品开发。加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地见效,支持金融机构挖掘科技型企业潜在融资需求,加强对首贷户的对接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用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满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属产品。鼓励保险公司针对科技型企业开发保险产品,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是支持商业银行探索“投贷联动”业务。支持探索“贷款+外部直投”“贷款+认股期权”等投贷联动模式,争取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积极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
四是用好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为广大科技型企业募集长周期、低利率、易使用的资金,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五是推广应用“创新积分制”制度。依托“郑好融”平台,对重点领域开展创新积分评级和科技型企业数据画像。提升“创新积分制”赋能科技信贷的有效性,推广应用“创新积分贷”产品。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郑州日报记者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作为金融管理部门,在金融支持郑州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如何推动金融机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共同发力?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省会金融工作协调处处长 武松会
谢谢你对人民银行工作的关注支持。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科技金融有关政策在河南省及郑州市落地实施,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完善科技金融政策框架。前期我分行已对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全省贯彻落实进行安排部署,本次与郑州市政府密切协作,汇聚央地合力,联合印发《若干政策》,进一步丰富了郑州市科技金融政策措施,完善了郑州市科技型企业融资统计、政策实施跟踪评价等工作机制,为科技金融在郑州市更好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加强科技型企业信贷资金支持。去年4月,人民银行设立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今年5月又增加了额度和支持范围。我分行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在河南省落地实施,支持金融机构加强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推动全省及郑州市“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扩面增量。截至5月末,郑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2157亿元,获贷企业5022家,加权平均利率为2.9%。
三是加强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我分行在推动加大科技信贷投放的同时,积极发挥银行间债券市场作用,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发债进行直接融资。近期,正在推动落实债券市场“科技板”及科创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有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增量提质行动,全面摸排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债意愿,将符合政策条件、发债意愿较强的企业和机构优先纳入“白名单”企业库,作为债券市场“科技板”重点培育对象,大力推动发债融资。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大河报记者
“郑好融”平台作为郑州市普惠金融服务的关键载体,新政策中提到要加大科技金融政策宣传和产品服务推广。请问,本次出台的《若干政策》将如何进一步整合政府、监管和金融机构资源,提升“郑好融”平台的撮合效率和覆盖范围?具体有哪些措施确保金融惠企政策“直达企业”,特别是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痛点?
中共郑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张少康
“郑好融”平台作为全市唯一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了全市风险补偿资金池,统一通过平台面向企业提供政策金融产品服务。驻郑21家商业银行的645家支行、2076名客户经理已入驻平台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平台已建立便捷、多元的融资申请方式,企业可通过扫码完成融资需求的快速提交,也可通过平台首页的“我要融资”智能匹配可申请的金融产品,还可根据平台与金融机构联合开发的预授信模型快速获知可获批的预授信额度,便捷地帮助企业解决“贷什么、贷多少”的问题。下一步,我市将推动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市)区政府依托“郑好融”平台开展融资需求的常态化收集,依托全市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出“人才贷”、“知产贷”“流水贷”“创新积分贷”等更多有针对性的创新金融产品,强化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多方协同机制,简化流程、手续,缩短企业融资链条。
在确保金融惠企政策“直达企业”方面,郑州市将从体系建设、数据赋能、组织保障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健全专业化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打造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营造科技金融发展良好生态环境,为金融惠企政策“直达企业”提供体系支撑。二是依托“郑好融”平台,对先进制造业20条重点产业链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积分评级和科技型企业数据画像,数据赋能丰富有效金融供给,建立以数据驱动的政策直达机制,推动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转变。三是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统筹推进科技金融发展工作,强化跨部门联动机制,加大科技金融政策、产品服务宣传推介力度,研究科技金融业务与服务标准,为惠企政策“直达企业”提供组织保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记者
贯彻落实《若干政策》中,请问从科技创新需求侧出发,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如何实现科技和金融的“双向奔赴”?
郑州市科技局副局长 张朝峰
为贯彻落实《郑州市支持加快科技金融发展若干政策》,结合市科技局工作职能,将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发力,推动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助力郑州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第一,以“创新积分制”为突破,疏通金融赋能“主动脉”。创新积分制是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工具。针对科技型企业融资痛点,我们正在联合市委金融办、市工信局,对全市1.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开展创新积分评级,通过量化指标精准刻画企业创新“画像”。下一步,将建立高积分企业“白名单”库,定期推送至金融机构,推动“创新积分贷”等产品精准滴灌,实现“技术流”向“资金流”的高效转化,切实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第二,以政府基金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目前,市天使基金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并面向全社会征集备投项目和子基金管理机构。为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领作用,依托我市基金集聚区,打造“郑创投”品牌活动,搭建“基金+项目”对接平台;郑科贷业务通过“郑好融”平台透出服务,建立了“投贷联动”工作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破冰扩面”行动;健全风险分散机制,对科技型企业投保的科技保险,按照保费的30%给予企业不超过20万元补助。从“基金+银行+保险”三个方面建立多层次服务体系,引导更多的创新资源向早期、小型、硬科技企业汇集。
第三,以平台建设为支撑,筑牢创新策源“强引擎”。郑州肩负十余项“国字号”改革试验和示范任务,市科技局正在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高能级创新平台,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创新链驱动产业链,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创新沃土,为郑州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大河财立方记者
政策实施后,除了融资方面,在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政策将如何发挥作用?
郑州市工信局副局长 谷振风
为加快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市工信局重点围绕“7+20”产业链群,统筹抓好郑州市先进制造业2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聚焦郑南商许超硬材料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及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针对郑州市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科技项目、产业集群、未来产业的不同特点,研究配套与之需求相适应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支持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服务其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依托郑东新区、高新区等重点区域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超硬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产业集群。尤其是在在支持企业创新方面,对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加计5%进行抵减;对专利产品2年内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最高奖励500万元;在支持企业试点示范方面,对国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在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对国家、省级中试平台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
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徐其华
感谢谷振风先生的回答。谢谢各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相关发布单位联系,深入采访了解。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中央金融工作会提出要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五篇大文章,并把“科技金融”置于“五篇大文章”之首,强调科技金融要迎难而上,支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市委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打造以全国重要的科技金融中心为重要支撑的现代化金融强市。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积极参与宣传报道,加强对政策的宣传解读,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共同为营造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贡献力量。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感谢各位工作人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