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是促进苗情转化、构建合理群体、培育壮秆大穗的重要时期。“立春”已过,农时不等人,全市小麦生产已进入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当前,正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近日,市农委制定下发了《2020年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要求全市各级农技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早部署春季麦田管理工作,因苗制宜、促弱控旺培壮,落实好各项关键技术措施,为夺取今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
一是控制旺长。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小麦返青以后,选择平均气温5℃以上的晴天午后进行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也可在起身初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剂,缩短基部节间,控制植株旺长,防止后期倒伏;二是化学除草。对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要在小麦返青起身期及早进行化学除草。实施前应关注天气预报,喷药前后3天不宜有强降温天气,一般在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三是稳壮促弱。对一二类壮苗麦田,要控促结合,可在起身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15公斤,以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对三类弱苗麦田,要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于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在5℃左右时追肥浇水,亩施尿素8-10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第二次于拔节期进行,亩施尿素5-7公斤,以提高成穗率增穗数,促进小花发育增粒数;四是预防冻害。春季气温变化幅度大,极易发生“倒春寒”。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预报寒流来临之前,对缺墒地块应及时进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五是防治病虫。要以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麦蜘蛛、蚜虫等为重点,实行精准防控。在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类植保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力度,减轻疫情防控压力,提高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抓住天气回暖的有利时机,引导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干活,避免人员集聚。及时组织专家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利用好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手段,开展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关键农时和农民急需之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必要的实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