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城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重点,始终认为复工复产工作是打赢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保卫战的关键环节,“三送一强”活动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恢复、实现发展回补的关键一招,全力推动“双统筹”工作,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胜利”。
一是“首席服务官”下一线。全区35 名县处级干部任“首席服务官”,联系分包13 个办事处(园区)和246 个重点项目;260名科级干部任“金牌店小二”,联系分包660 家规上企业和重点项目;525 名中层干部任“星级服务员”,联系分包1129 个规下企业和建设项目,专人专班走访企业,千方百计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截至目前,共为1018 家企业累计协调解决事项1531项;解决用工紧缺6301 人、口罩35.5 万片、消毒液36.6 吨;通过“点对点”服务,累计协助2036 家企业的23000 多人返岗复工。
二是线上服务零距离。第一时间申请办理“金牌店小二”服务热线,精心制作“三送一强”政策宣传公众号,实现辖区企业一个电话、掌上一点,零距离了解政策,寻求支援。
三是问题交办促落实。针对走访企业时,企业反映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每天形成任务交办单,由区委书记或区长签字交办,首席服务官领衔督办,责任局委、办事处领办,确保每个问题有人管、有人办,有反馈、有结果。截至目前,共下发交办单202 份。
四是创新政策强保障。分行业收集整理国家和省20 条、市30 条扶持政策,抽取“干货”,编印ABCD 政策套餐,分级分类送达企业;创新出台管城10 条、财税9 条和“1+7”产业扶持政策,实打实快兑现,解决企业燃眉之急。截至目前,全级次减免税费11360 万元,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6000 万元;申报应急稳岗补贴金额5100 余万元;发放疫情防控物资现金补助1076 万元。
五是面对面对接减负担。针对企业在复工复产初期出现的口罩、消杀物资采购难等问题,转变为当前普遍反映的资金短缺、税费减免需求较大的情况,适时召开银企面对面对接会。目前,针对104 家有贷款需求的企业、90 家有贷款展期需求的企业,正在进行积极协调。
六是项目“四制”破瓶颈。坚持区委书记、区长“两会制”、项目分包制、首席服务官制、观摩评比制。区长每周召开一次项目推进会,区委书记每两周召开一次项目推进会,雷打不动,滚动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破解,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动,以项目保投资,以投资保增长、促进度。截至目前,周例会协调解决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等制约要素19 个;全区28 个省市重点项目已开复工21 个;29 个联审联批事项已完成23 个。
七是高度警觉严防控。将企业疫情防控任务、防控标准细化为45 个具体操作项目,贯彻到企业和员工活动的各个环节,做到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把企业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人到事,各项防控措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采取“全覆盖”加“双随机”的方式及“查、看、问、督”四步工作法,不间断“地毯式”排查企业疫情防控漏洞。累计排查抽查企业2.2万余家次,下达各类整改通知书749 件。
八是优化环境转观念。按照徐书记“一网通办、一次办成”的要求,以群众眼中的“一件事”为标准,更新观念,聚焦重点,狠抓落实。正在加快理清2445 项权责清单,加快办事流程再造和数据打通。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一类位置,久久为功、持续深化,让优质的营商环境成为目标完成的后发优势。
九是安全生产守底线。制订企业疫情防控安全“九条”意见和安全生产“七必须、六不得”工作标准,加频加密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企业安全复工、依法复工。截至目前,共排查各类事故隐患4492 处,整改4490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