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密市把“七到企业”作为深入开展“三送一强”活动的有力抓手,强力推进企业复产达产,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全市企业(工程)复工率100%,用工恢复率99.7%。
力量下沉到企业。3月7日郑州市会议之后,新密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带队,组建18支县处级干部和市直单位分包服务专班,乡镇层面组建了300人的服务小分队,构建市、镇(街道、乡)、村(社区)、网格四级“三送一强”服务体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主动作为,形成了“整体联动、职责明确、行动有力、开展高效”的工作格局,完善了“联系走访常态化、解决问题快速化、办理反馈及时化”工作机制,全域全面开展“一对一”服务、上门服务、现场服务、线上服务。
政策宣传到企业。形成《新密市促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开工服务举措》30条,利用政务服务平台、钉钉系统等途径广泛宣传,向全市2066家工业企业、3771家服务业企业、301个重点项目等发放服务手册10000份、宣传海报5000份。政府网站、广播电视台设立“全力战疫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专栏,制作“三送一强”政策二维码,让企业快速便捷掌握最新政策、上传最新需求。
精准服务到企业。走访征求468家重点企业在生产要素、防疫物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汇总梳理后,迅速组织17个相关市直部门召开协调会,逐项明确责任单位,相关各市直部门举一反三,主动认领,建立台账,积极协调,尽快帮助企业解决有关问题。根据《新密市促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开工若干举措》,针对每条措施制定办事流程,并明确承办人员与联系方式。截止目前,累计帮扶企业数量2393家,协调解决事项2903个,其中协调解决防疫物资口罩81.1万片、消毒液101.1吨。
税费减免到企业。印发《应对疫情影响减轻企业负担援企稳岗政策清单》和《2020年度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清单》2万余份。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的单位缴费,延缓生产经营严重困难企业养老、失业、工伤社会保险费缴纳,给予不裁员或少裁员参保企业稳岗补贴。目前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2526万。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对48家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研发费用后奖补、制造中国强市奖补等3326.77万元。降低企业水、电、气等费用,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除高耗能企业外,企业用电按应收电费的95%结算,企业用天然气价格由3.55元/立方米降为3.3元/立方米,市区工商业用水终端用户用水价格由3.9元/立方米降为3.8元/立方米,3月份工业企业用电恢复率达到189.8%。针对我市耐材企业数量多、用电量大的情况,建立专班积极协调,将全市251家完成深度治理改造且已经工信和环保部门验收合格的耐火材料行业企业不再列为高耗能企业,享受按应收电费的95%结算的优惠政策。凡在新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项目,交易服务费减免50%。预计疫情期间,可为企业减免4200万元电费、25万元水费、720万元燃气费。
供地保障到企业。举办“三送一强”送土地要素专题推进会,现场有效解决了23个项目的用地问题。及时研究出台《新密市工业用地供应指导意见》和关于产业集聚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用地供应的政策措施,创新制度设计,探索试行工业用地、新兴产业用地带设计方案或施工图纸挂牌出让,延期国有土地划拨价款,优先保障省市重点项目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启用“紧急用地”“先行用地”“临时用地”等特殊政策,采用承诺制、容缺方式受理,强力推进全市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截至目前,新密市已完成土地供应1191.99亩。
用工支持到企业。推广“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将创业担保贷款、求职招聘、技能培训、补贴资金申领等“线下”业务转为“线上”办理。通过网络、微信群、热线等平台,及时发布用工岗位需求信息和劳动者求职信息。通过中国新密、新密发布、新密同城会、新密之窗、新密指南、新密观察等“无接触”式沟通渠道,开展“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线上招聘活动。截至目前,协调解决企业用工8012人。
资金协调到企业。举办“三送一强”送资金要素工作推进会,积极组织银企现场对接和线上线下对接,建立钉钉系统政银企对接服务平台,降低企业信贷融资成本,加大信贷产品供给。协调9家金融机构共授信158笔、13.99亿元,实际用信143家、9.97亿元。帮助12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积极争取上级贴息贷款2.2亿元,减税企业6家,享受所得税税前扣除和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等优惠政策。谋划上报争取政策性贷款补短板项目4个项目,争取农发行政策性贷款17.67亿元、国开行项目贷款5.67亿元。2020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获上交所通过,拟发行10亿元私募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