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2万余名党员和志愿者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市委号召,以“我是党员”的响亮口号,战斗在防疫第一线,每名党员和志愿者佩戴“党员先锋”和“防控疫情志愿者”红袖标,24小时不间断坚守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小区楼院口、城乡道路口等防疫重点路段和卡点,构筑起了无缝隙、无死角、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安全网”,全面肩负起二七区百万群众防疫战斗中“急先锋”和“守护神”的职责使命。
组织有力“行动速”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突发以来,二七区以高度的组织力、团结的凝聚力、担当的引领力和硬核的向心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迅速组织和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及先锋模范作用。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抽调县处级领导及其区卫健委、大数据中心、发改统计局、建设和交通局、市场监管局等单位145名骨干力量,组成“一办七组”(办公室、卫生防治组、宣传组、交通组、市场监管组、安全保障组、乡镇街道工作组、督查组)工作运行机构,全区各区直单位和乡镇街道也及时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全力指导和统筹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高效推进。
党员竭力“战疫情”
疫情发生后,二七区第一时间发出了《致全区共产党员的一封信》,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作为,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切实扛起防疫责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防控疫情工作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落实好。组织有召见,党员见行动。全区59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2万多名党员干部全部下沉到18个乡镇(街道)、175村(社区)、1261楼院及其他防疫重要交通卡点路口,全体党员同志犹如“满天星”一般闪耀在防疫第一线。全区所有防疫卡点均按照“四个一标准”(成立一个临时党支部、竖起一面党旗、佩戴一枚党徽、设立一个党员先锋岗),进行规范设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此外,区纪委监委牵头,抽调105名干部组成19个督查组,每天督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以强有力的督导力,提升防疫前线的战斗力。《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先后对二七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疫情防控举措进行了点赞报道。
同向并力“暖流涌”
二七区属于老城区,无主管楼院和杂居小院尤为众多,防控任务重、压力大。面对这一疫情形势和严峻现状,大学路、五里堡、建中街、京广路、一马路等城区街道以“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为工作切入点,建立部门联建、党员联管、资源联用、活动联办、服务联做等“五联机制”,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动员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社区各类自治组织,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福华街街道通过电子屏、条幅、微信、电话等多渠道,搜集居民需求问题 116 件,发放《致武汉返豫老乡、武汉来豫同胞的一封信》《倡议书》等 4万多份。嵩山路、长江路、人和路街道设置“党员先锋岗”260余个,有力服务和劝导群众,使其稳定情绪、坚定信心。区民政局还将社会各界捐献的爱心物资(牛奶、挂面、蔬菜、水果等)装箱打包,制成“温暖”大礼包200余份,送往辖区隔离人员家中。马寨镇、侯寨乡、金水源、樱桃沟等农村,在开展“三定一防”(定点设卡、定时消毒、定户专访,防病毒传播)工作同时,各村“大喇叭”全天播放,并集中力量购置村民急需用品,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隔离的是“病毒和渠道”,但收获的是“爱心和暖流”。
齐心协力“保障强”
为全力做好财力和物资保障,区财政先期拿出250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采购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为18个镇办拨付工作经费,落实一线防控人员临时工作补贴,解决实际困难。区委组织部在转拨市委组织部专项党费基础上,紧急下拨代区委管理党费155万元,向全区18个乡镇(街道)和区卫生、城管、市场监管、教育系统划拨专项资金。同时,辖区广大专家人才、“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广大退役军人也纷纷向防疫一线的基层单位奉献爱心、贡献力量,捐献口罩、消毒液、方便面及善款等防疫物资,郑州市人大代表、华联商厦董事长张淑云老人带领大厦全体党员主动参与到解放路、德化街、铭功路等辖区防疫卡点或社区,开展测体温、忙消杀等防疫工作,有力支持了全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