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丽丽(化名)是一名三孩妈妈,今年体检发现宫颈有HPV16型病毒感染,经阴道镜评估、宫颈活检以及宫颈锥形切除后病理检查发现,丽丽患有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即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
36岁的丽丽:年纪轻轻,怎么会患上宫颈癌?
答: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的一种恶性肿瘤。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息息相关,尤其是性活跃期的女性更容易感染HPV。
据统计,宫颈癌患者中约99.7%的都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
36岁的丽丽:感染HPV,一定会得宫颈癌吗?
答:感染HPV并不等于一定患癌,大多数女性可自动转阴。感染HPV的患者中只有不到1%的人群会发展为癌症。只有高危型HPV持续长期感染,才会使正常的宫颈朝着宫颈癌前病变方向发展,甚至发展成宫颈癌。而一部分人这一过程需要数年或数十年之久。
感染HPV病毒就像感冒发烧一样,这种情况很常见。只是随着年龄增加,不能清除病毒而持续感染的女性,其宫颈癌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其中,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女性是宫颈癌的高风险人群。
36岁的丽丽:有性生活的人,更容易感染HPV吗?
答:影响HPV感染的因素很多。
首先,HPV感染后能否自然消除、是否持续感染进而发展为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
其次,还与女性经产次数、吸烟、性伴侣个数以及初次性生活年龄等有密切相关。初次性生活年龄越小、性伴侣个数越多、吸烟及生产次数多的女性更容易感染HPV,且感染后容易持续,所以这类人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也较高。
另外,合并免疫缺陷或同时患有其他微生物感染的女性,其HPV感染率明显升高。
所以,HPV感染者、多个性伴侣者、早婚多育者、25-50岁宫颈癌高发年龄段、宫颈细胞不典型增生者等5类人群更要定期体检,重视宫颈癌的预防工作
36岁的丽丽:宫颈癌的最强信号是接触性出血吗?
答: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一旦出现下列情况或症状时,需要警惕并及时就医。
1.不规则阴道出血:如接触性出血(同房出血、妇科检查后出血)、非经期出血、绝经后出血。其中接触性出血较常见。
2.阴道分泌物异常,如白带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白带,米泔状或有腥臭味阴道排液,这是最早的症状。
3.晚期可有继发症状,如尿频尿急,输尿管梗阻、肾积水、尿毒症,便秘,下肢肿痛,甚至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衰竭症状。
所以,一旦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排液、接触性出血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当然,大家也不必过于焦虑!其他良性疾病比如阴道炎、宫颈息肉、宫颈炎等,也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的现象。留心身体的变化,是为了及早就医,及时发现异常。
36岁的丽丽:宫颈癌可以防治吗?
答:宫颈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一级防治措施:注射HPV疫苗,预防高危型HPV感染;
二级防治措施:适龄女性定期宫颈筛查(TCT以及HPV检查);
三级防治措施:及时对宫颈癌前病变或原位癌进行积极的治疗,比如宫颈锥切。
低级别的癌前病变超过50%-60%可在6-24个月内通过加强自身免疫达到转阴,即便是高级别病变和早期宫颈癌也可以通过手术获得治愈。医生会根据病情的分期、年龄、症状等情况综合考虑,采取适合的治疗方式。
36岁的丽丽:打了疫苗之后,可以一劳永逸吗?
答:虽然癌症可怕,但宫颈癌却是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的,因为宫颈癌知道病因,即高危型HPV病毒长期持续感染引起。
目前在中国可接种的疫苗包括国产二价、进口二价、进口四价和进口九价。其中二价和四价疫苗可以预防70%的宫颈癌,九价可以预防92%的宫颈癌,接种越早受益越高。
尽管HPV疫苗的保护率很高,但是疫苗并不能全覆盖所有高危病毒。为了万无一失,即使打了HPV疫苗,还是要定期做宫颈癌筛查(HPV和TCT)。
36岁的丽丽:健康人群应该定期筛查宫颈癌吗?
答:1.年龄<25岁的女性,无需常规筛查,可以通过HPV疫苗接种和有保护性的性行为来预防,但过早性生活的女性要提前筛查。
2.年龄25-65岁的女性,由于我国目前HPV疫苗接种普及率不高,结合我国宫颈癌发病特点,建议每3-5年进行HPV和细胞学联合筛查,特殊人群除外。
3.年龄>65岁的女性,对于此前筛查结果为明确阴性和无CIN2或更高级别病变,65岁后停止筛查;既往有CIN2、CIN3或原位腺癌病史的女性,应在病变自然消退或临床治疗后持续筛查25年。
但是,高危人群还是需要更密切的随访复查,适当增加筛查频率,即使70岁也需要。
所幸,丽丽及时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了宫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手术过程很顺利,术后恢复也很好,术后第一天即可正常下床活动,术后已康复出院。
最后专家温馨提示:即便是像丽丽一样接受过规范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也不要忘记按规范定期复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