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如何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价值,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市政府近日印发《郑州市中心城区加快推进再生水利用工作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3年内将通过四大重点任务、13项具体措施,构建多元协同的再生水利用体系,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缓解供需矛盾,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按照《行动方案》,我市将以年度为节点推进目标落地:2025年年底,中心城区再生水生产能力达到250万吨/日,再生水输配管网长度达到430公里,再生水智能取水栓达到56座,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以上;2026年年底,中心城区再生水输配管网长度达到492公里,再生水智能取水栓达到184座,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2027年年底,中心城区再生水输配管网长度达到529公里,再生水智能取水栓达到205座,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2%以上,启动实施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立法工作。
重点任务涵盖多个关键领域。规划引领方面,将推动《郑州市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2021—2035年)》落地实施,强化再生水资源统一配置,对再生水输配管网覆盖区域内具备条件的用水单位,优先配置再生水。
重点工程方面,有序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扩容扩建和提标改造项目建设,提升再生水供给水平。今年,完成郑州市污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陈三桥污水处理厂二期调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南曹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线和泵站建设工作。2026年,启动主城区再生水利用提标改造一期、马头岗污水处理厂绿色低碳原位扩容等项目建设。2027年,启动郑州高新科学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补齐设施空白区。同时,加快推进再生水输配管网、再生水微管网及取用水设施建设,2027年年底,实现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综合智慧能源利用工程通水调试工作,新建再生水微管网37公里,新增再生水智能取水栓至205座。
使用领域方面,严格取用水管理,再生水输配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城市杂用水应当逐步将自来水、地下水替换为再生水,相关责任单位做好自来水、地下水水源替换及自备井封停工作。今年年底,再生水输配管网覆盖范围内,具备再生水使用条件的工业企业冷却用水、洗涤用水、工艺用水等工业生产用水的再生水使用比例不低于15%,城市集中供热换热站用于管网补水的再生水使用比例不低于30%,数据中心设备冷却水、机房加湿等非生活用水的再生水使用比例不低于30%。
产业发展方面,研究出台郑州市再生水开发利用“1+N”保障政策,推进再生水管理利用。逐步建立由使用者付费的市场价格调节机制,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由再生水经营单位和用户自主协商定价。同时,建立再生水水量水质监督检查制度,对再生水供水单位和输配管网维护管理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公布检查结果,并将其作为兑现服务费用、补贴费用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