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7 08:57 来源:郑州日报

观展人员在了解河南低空产业发展情况

(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马菲娅 文/图)“我们关注你们的无人机很久了,今天专程过来,想请教在实际作业中,无人机的混合动力方案相比传统动力有哪些具体优势……”10月16日,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展厅内,一位来自西安的工程师在详细了解S750工业级大载重无人机后,提出了专业问题。

当日,博览会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开幕。来自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的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与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携手参展,以“制造+运营”双轮驱动的丰硕成果,为展会注入浓厚“河南味”,展现了中原低空经济的蓬勃活力与开放格局。

在通航运营服务领域,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在中豫航空集团战略布局下,近期完成总部迁址,正式成为“河南籍”企业。此次参展,他们带来了覆盖医疗救援、低空作业、飞行培训的成熟运营体系,充分展示了其作为行业龙头的显著优势,生动诠释了“通航赋能实体经济”的理念。

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则扛起了河南通航“研发制造”的大旗。其参展的S750型纵列双旋翼无人机和“太阳之鹰”自转旋翼机,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该企业已构建起适配应急救援、低空测绘、观光旅游等多场景的产品矩阵,彰显了郑州在通航核心装备制造方面的硬核实力。

作为中部低空经济的“领头雁”,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正持续夯实发展基础。以上街机场为核心载体,示范区构建起“运输航空+通用航空”功能互补、“枢纽经济+低空经济”业态协同的发展格局。目前,这里已集聚59家低空经济企业,机队规模突破176架,形成了研发制造、运营服务、飞行保障全链条产业生态。

今年以来,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进一步聚焦“消费场景”立体化布局,全面激活市场潜力。低空智联网一期工程的启动,将实现机场周边5公里空域5G通感全覆盖,为低空安全飞行与多样化场景应用提供坚实保障。

在应用拓展方面,示范区成果丰硕。352.27万亩的农林植保订单,让低空飞行器成为守护田间的“空中卫士”;覆盖新疆、哈尔滨等地的警航、人影托管业务,使直升机在灭火、增雨等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截至目前,示范区已累计完成298.1小时灭火飞行和421小时增雨作业,有力守护了区域生态与人民安全。

新兴业务同样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低空巡检、航空遥感测绘等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涌现,累计保障飞行作业超过15万小时。特别是在航空应急救援领域,已成功实施6例医疗救护转运任务,初步构建起高效协同的“空地一体”应急救援服务体系。

此次通航企业联袂参展,既是河南“制造、运营、服务”三业联动发展的生动印证,也为中原低空经济对接国际资源搭建了重要桥梁。展望未来,随着产业集聚加速和优质项目持续落地,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将进一步释放发展动能,为中部地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河南力量”。

党政机关网站标识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
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