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召开2020年郑州市城市管理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20-01-21 09:37 来源:郑州市城市管理局

1月20日下午,2020年郑州市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在嵩山饭店大礼堂召开,此次会议对2019年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并明确2020年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会议上还表彰2019年度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局机关先进处室,县(市)区、管委会城市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城市管理特殊贡献奖单位及个人。

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雪生在会议上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上下围绕打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环境,发扬“坚韧不拔、务实重干、创新进取、忠诚担当”的城管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善作善成,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在2020年郑州市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五十一项重点工作的《2020年城市管理工作要点》成了焦点,成为新一年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指南,并对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进行一一分解和部署。

深入开展“序化”行动 力促城市环境秩序井然

规范停车场管理。持续加强《郑州市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逐步形成遵法、守法、违法必惩的社会意识。有序开展道路停车泊位的施划和取缔,配合交警部门完成增设施划夜间限时停车泊位。因地制宜开展经营性停车场登记备案工作,实现规范管理全覆盖。围绕道路停车泊位施划管理、经营性停车场备案管理和违规收费、私设停车场等问题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活动。积极推进智慧停车管理平台的搭建和调试,逐步实现“停车入位、管理规范、无感支付、违停受罚”。配合市发改部门出台新的停车场差异化收费办法,提高停车泊位有效周转率。充分发挥市停车场建设管理联席会议作用,不断提升市区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质量水平。

优化非机动车和共享单车管理。做好对共享单车企业的考核和投放量增减奖惩兑现工作。规范设置共享单车停车区域,优化禁停区设置,引导企业合理投放、有序管理。组织开展共享单车管理试点,探索有桩共享单车管理的措施办法。有序推进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逐步形成连续成网、便捷接驳、环境友好的市区交通慢行系统。

深入开展“洁化”行动 年底前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不低于95%

2020年将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在全市开展《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系列宣传活动,加大执法力度,推动现场执法,引导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加快区级分拣中心建设,16个县(市、区)分拣中心全部建成投运。完成南部(二期)焚烧发电厂建设,加快推进西部焚烧发电厂建设,启动荥锦垃圾焚烧发电厂搬迁选址工作,年底前争取开工建设。全面启动侯寨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积存渗滤液实现全处理。各区(管委会)要加快大型转运站建设,每区(管委会)建成一座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建立中央驻郑、省市直、企业、学校、医院、公共场所、居民楼院系统“精准”的垃圾分类档案,市建成区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垃圾分类源头监督、转运管理、终端处理等在线监测全覆盖。年底前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不低于9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5%,确保我市顺利通过住建部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的验收。

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公厕68座,新增全天开放公厕150座,科学设置道路公厕引导牌,为1000座公厕配备厕纸;加大公厕消杀除臭力度,加装消杀除臭设备,严格落实消杀除臭标准,定期对消杀除臭情况进行检测,市区公厕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一类公厕达到40%,二类公厕达到60%。

深入开展“绿化”行动,力促城市形象优美靓丽

理顺绿化养护机制,推进环卫保洁、绿化养护一体化管理。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目标,继续推进中原路、嵩山路等两纵两横,桐柏路等六条主干道路和中州大道及三环红线内绿化景观改造;持续开展京广快速路立体绿化和农业路京广立交桥区桥柱立体绿化工程;启动实施紫东路、秦岭路及宇通立交道路红线内绿化改造提升。建立城市道路行道树、花坛信息大数据库,通过APP客户端智能管理道路绿化。加强绿化日常管养,做到绿化带内无黄土裸露、无枯枝枯叶、无死株死苗、无缺株断垄,形成绿成线、景不断、整洁统一、美观大气、特色鲜明、景观突出的靓丽街景。

深入开展“亮化”行动,力促城市夜景流光溢彩

要加大照明基础设施管养力度,在确保亮灯率和设施完好率双达标的同时,力争亮灯率达到100%。加强老旧路灯设施改造,实施城东路等26条道路路灯高低压设施更新改造,对丰庆路、洛阳路等45条已“四方认证”未移交道路路灯问题进行整治。按照权责一致原则,进一步完善移交制度,理顺建管关系,加快推进遗留道路路灯移交工作,监督指导建设主管部门做好未移交道路照明设施的管理养护。加大照明节能设施改造力度,LED等新能源节能灯具应用率达到60%。强力推进机场高速、西南绕城高速路灯安装工作,改善门户通道无灯状态。继续加大夜景亮化工程实施力度,在主要街区、重要节点进一步拓展夜景亮化覆盖面,形成具有郑州特色的大都市夜景风采。高标准建设功能性照明和夜景集中控制平台,实现对全市城市照明设施统一控制,严格按照规定亮灯时间、亮灯模式运行,确保夜景展示与节约能源相统一。

大力推进市政设施升级改造,提升市政设施功能面貌

强力推进精品街区建设。在市政府主导打造的“一环十横十纵”示范街之外,各区(管委会)按照“双改”工作会议部署,强力推进其它精品街区打造。通过实施地下、地面、立面、空中“四位一体”改造提升,打造整洁靓丽、畅通有序、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精品示范街道,年底前,完成任务数不低于全部街区数量的三分之一。

加快实施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强化水气暖供应保障。积极推进密垌口门改造、侯寨水厂原水水源置换、四环快速化高压燃气管线改迁、新密裕中电厂百万机组至郑州市区配套供热管网、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厂外再生水管线工程等在建工程项目,完成既有存量污泥的无害化达标处置工作。完成供水量4.88亿立方米。完成销气量14亿方,发展天然气居民用户数10万户。新签订集中供热入网协议面积500万平方米。全年达标处理污水6.2亿吨,供应再生水2000 万吨,处理污泥64万吨。    优化公用事业服务。水气暖报装要进一步精减环节、压缩流程、缩短时间,在全省树立标杆。围绕水气暖报装和用户服务业务,进一步开展“互联网+服务”,不断提高政务服务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网上业务办理比例和办理深度,增强网上服务能力,拓宽办理渠道,确保获得水气暖在营商环境服务评价中排名全省第一,全国进入前十。

不断优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工作运转优质高效

深入推进路长制工作。总结推广路长制和民族运动会集中整治工作经验,构建“常态化+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强化问题管理、动态管理和长效管理,坚持把问题整改率放到首位,夯实“一长、两员、三会、四包”责任,强化第三方对城市“四化”检查、考核、评比,继续坚持“红黑旗”路段评比、“千百十”道路升级达标创建活动,全年创建优秀路段1000条以上。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路长制”品牌。

着力夯实管理基础 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按照 “放管服”改革要求,以“四级四同”审批服务清单为基础,继续细化深化审批标准化建设,编制指导性强的办事指南和咨询辅导手册,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方便快捷。在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依法依规办理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审批事项的提前办结率。在以政务环境引领的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中,行政审批要进入全市前五名。

打造人民满意执法队伍。优化执法队伍人员配置,下移执法重心,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政治素质、法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在全市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中,深入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打造人民满意城管”三年行动,全面推行“721”工作法,打造新时代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新形象,确保“强转树”工作全省排名第一。七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修订完善城市防汛排涝、清除冰雪和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应急工作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极端天气和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局系统热线建设和政务值班平台建设,整合优化信息渠道,不断提升12319城管服务热线、城管微博、微信公众号、立刻办服务热线、市长电话、市长信箱、心通桥联动运行效率,形成巡查发现、投诉处理、协调督办、应急处置等多环节闭合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李雪生提出,在2020年城市管理局将常态化推进城市“序化、洁化、绿化、亮化”管理工作,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郑州特色打造美丽街区,对全市地下、地面、立面、空间实施全覆盖、全方位、立体化、高标准的整治提升,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打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环境,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党政机关网站标识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
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