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企业复工复产领导小组工作部署,经开区科学谋划、多措并举,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确保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双统筹双推进、两手抓两不误,做到了“五个到位”。
一是统筹谋划到位。在市成立“一办七组”的基础上,经开区结合实际,增设了疫情防控企业组和企业复工复产领导小组,于元月29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区企业假后复工生产及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并于2月2日和2月8日又分别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区企业复工生产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经开区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方案》。同时,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企业复工人员备案系统》,设立了129个小区信息专管员和2个高速卡口信息专管员,有效解决了企业员工入区、居住、隔离、返岗等问题,实现了政府、企业、社区无缝衔接、闭环管理,为促进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宣传引导到位。自市政府16号通告发布以来,经开区立即召开了企业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统一了人员思想,调整了工作思路,转移了工作重心,明确了工作指导,加大了宣传力度。在确保疫情可防可控的前提下,突出企业复工复产这一重点,及时将20号通告精神传达至区内每一家企业,先前下达的审批文件及流程一律废止,行业主管部门收到企业的承诺书后,企业可立即复工。为了解决企业员工对办理健康申报证明的疑惑,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将河南健康申报系统操作指南转发至每一名待返岗员工,并要求区内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部门和办事处要积极安排办理。指导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不分时段、不分类型,全面复工、应复尽复。
三是服务保障到位。派驻管委会干部职工近400人下沉到各企业,督促指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解决富泰华员工返回问题,成立由人事劳动局牵头的工作专班,租用大巴车80台次,陆续从开封、许昌、鹤壁、洛阳、平顶山等地接回员工1686人。为解决海尔配套企业员工住宿问题,积极协调辖区办事处统筹安排相对独立的居民楼作为员工宿舍。为解决复工复产企业防疫物资紧缺问题,免费为区内复工企业发放300万只口罩。为解决企业员工返回隔离问题,管委牵头租赁两家酒店作为集中隔离点。为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帮助47家企业200个岗招聘员工1200人,并组织区内符合条件的村民为复工企业提供劳务服务。为解决企业员工快速返岗问题,协调金域检测为企业关键岗位员工提供优惠检测。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协调多家银行为12家企业申请优惠贷款6.45亿元。另外,市区两级政府还拿出专项扶持资金,为超亚、奉天等转产生产口罩企业给予专项资金补贴。
四是监管措施到位。企业复工复产由审批改为承诺以后,意味着政府监管的责任更大。经开区将区内企业按出口加工区、国际物流园区、科创平台、对外开放平台、微小企业及门店分成五大类,按照企业自管、园区专管、行业主管、属地全管的原则,织密联防联控、多方共管网络,建立企业复工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对已复工企业的防疫物资、场所消杀、员工住宿、体温检测等情况进行现场随机检查,对防疫措施落实不严格不到位的企业责令限时整改,对因口罩、消毒物资缺乏的企业积极帮助协调采购,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坚持生产的企业一律停工停产。五是工作成效到位。截止2月26日,经开区规上企业复工543家、复工率91.1%,已复工55667人,占应复工人数的39.2%。宇通、海马、上汽、东风日产4家整车及配套企业全面复工。富泰华、海尔、中铁、郑煤机等重点工业企业顺利复工。中粮、益海嘉里、双汇、九州通、国药、京东、顺丰、德邦、丹尼斯、永辉超市等,涉及医药物流和民生保障的企业一直未停工,持续良性运行。中欧班列(郑州)“陆上丝绸之路”在国内率先实现往返常态开行,郑州至青岛港“海上丝绸之路”相继发车,跨境电商“网上丝绸之路”业务逐步回升,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