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我市文博活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新春答卷”
发布时间:2025-02-08 17:38 来源:市文物局

2025年春节期间,市文物局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灵蛇迎新年 文博贺新春”为主题,共策划推出14类182项活动,涵盖主题展览、非遗体验、互动活动、特色展演、游园雅集、研学讲座、非遗民俗等内容, 系列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创新服务模式,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参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新春答卷”。全市文物保护开放单位、博物馆(纪念馆)、考古遗址等场所共接待参观161.54万人次,其中全市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接待参观59.1万人次,惠民活动2286场次,总收入达2811.6万元,充分彰显了郑州文博的活力与魅力,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了丰盛的节日文博大餐。

数据亮眼:文博场馆成为春节热门打卡地

接待量创新高。春节期间,全市各文博场馆结合当地特点,推出活动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8天假期接待人数较往年大大提升。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接待游客14.78万人次,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吸引23.66万人次参观,其中入境游客近3000人次。郑州博物馆接待量达7.7万人次,同比增长8.3%。

惠民活动密集。全市文博系统共举办惠民活动2286场,包括文化遗产现场沉浸式体验、考古和文物讲座、情景剧场演绎等,惠及近7万人次。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博物馆推出26项187场活动,参与人数近7万人次。

文创销售火爆。春节期间,郑州博物馆上新文创产品超百项,涵盖玩具、文具、家居、饮品、食品、饰品等。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5%。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推出“新年限定”文创美食,将商代文化符号转化为舌尖美味,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0%。深受游客青睐。

活动亮点: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盛宴

活动花样上出新。节日期间,各地博物馆活动精彩纷呈深受观众好评。郑州博物馆推出“繁花竞放—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十年摄影精品展”“王之重器 赫赫其华—馆藏商代青铜方鼎展”等6项新展览,受到游客的广泛赞誉。与河南博物院共同推出的“锦绣・集祥—河南博物院藏织绣纹饰艺术展”“笔墨风流—河南博物院藏明清书画精品展”“太平·如意—院藏明清珍宝展”等展览引来游客纷纷打卡,成为新春热门展览。此外,郑州城隍庙的民俗有礼祈新福,郑州文庙的新春庙会赶大集,以及文庙悠扬的大成钟传佳音,使游客在“商城之心”感受到“祥和福禄飘满院”的浓郁年味。

沉浸式体验升级。为了满足文化消费升级的需求,春节期间郑州各大文博场馆推出小剧场情景演出、互动体验、手工制作等活动,利用全息投影、VR、AR等技术,为游客提供全新的参观体验。郑州博物馆推出“灵蛇献瑞 访博祈福——乙巳年郑博雅集新春游园会”7天不同主题、14项特色活动,线上+线下联动辐射游客观众吸引超7万人次参与。郑州博物馆推出首部历史舞台剧《伊尹的筵席》和首部中医文化剧本游《黄帝岐缘》,通过剧场与剧本游结合的形式重现商代历史。《伊尹的筵席》演出26场,观众3000多人,场场爆满。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推出的“商博过年甜千年”系列活动,分“甜美协奏曲”“甜蜜齐聚会”“甜香商小鲜”“甜悦趣互动”“甜心手工乐”多个篇章,将现代音乐演奏引入文化厚重的博物馆,让观众流连忘返。

非遗与传统民俗活化。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特别推出新春特展“商亳五味福千年”,将年画、彩拓、剪纸、木雕、泥塑诸多非遗文化汇聚一堂,吸引千余名入境游客参与汉服体验、写春联等活动,让新春佳节的海内外观众体验浓浓的春节氛围。郑州二七纪念馆开展的“蛇舞新春”2025农历乙巳年中国蛇文化百馆联展和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开展“灵蛇献瑞纺织新韵贺新集”新春市集等活动,累计参观游客6.8万人次。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举办新年音乐会及泥塑、漆扇、趣味游戏、“先民的一天”互动体验等非遗手工体验活动,累计参观游客7100多人次。郑博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分馆开展免费讲解、“蛟龙出海”新春投壶活动、“福至春来”新年写福字等活动,累计参观游客2.52万人次。

科技赋能展览出彩。商都遗址博物院结合全息投影技术重现商城文明,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3600年前商代王城的辉煌与繁华。通过高科技手段,古老的城墙、宫殿、街道等历史遗迹得以生动再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能够“走进”历史场景,与古人进行“对话”,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历史代入感,使得传统文化以更加鲜活、直观的形式展现在现代人面前。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过“考古人讲考古”系列讲座,巧妙地融入数字化手段,以数字化手段、新颖的方式解读传统文化中的蛇元素,为观众带来了别样的文化体验,让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

多元化服务接地气。春节前夕,市区S113、903、G80三条公交路线的车厢内早早装饰着郑州博物馆馆藏精品的剪纸、年画作品,将博物馆里的浓浓年味送到市民身边。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携“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图片展走进共建单位中原区绿东村街道昆仑社区、桐柏社区,让博物馆展览和珍贵文物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润民于心,以优质文化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社会效益:文化惠民与文旅融合双提升

国际影响力增强。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世界非遗年”,此次精心推出的“灵蛇迎新年 文博贺新春”系列特色文博活动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通过汉服体验、非遗展示等,郑州文博线上+线下向世界传递中国年文化。春节假期,全市文博宣传引流效果显著。据监测显示,假期8天涉郑州文博系统网络信息累计3.4万余条,其中媒体信息占比16.74%,共有196家媒体(含官方自媒体账号)发布涉文博信息共810条,国家级媒体92条。

市民参与度高涨。博物馆从“教育场所”转型为“文化休闲目的地”,节日中亲子家庭、研学团队占比显著提升。市民通过手工DIY、集章打卡等活动,深度参与文化传承。商都遗址博物院开展《商亳五味福千年》展览,文庙、城隍庙举办的礼遇孔子、民俗有礼、新春撞钟、金声巳福等活动含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累计参观游客38.44万人次。

经济带动效应。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策划的187场活动吸引大量亲子家庭和研学团队参与,直接拉动了周边餐饮、交通等消费。郑州博物馆推出超百种文创新品,如“巳喜临门”福袋、商代文化符号美食等,通过文化IP转化实现经济效益倍增。商都遗址博物院结合非遗元素开发的年画、木雕等文创产品,成为游客购物清单中的“必选项”。郑州博物馆的《伊尹的筵席》历史舞台剧、商都遗址博物院的XR商文化体验项目,通过科技赋能吸引年轻群体消费。

此次春节活动,市文物局通过传统与现代的创意结合,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更以数据与口碑印证了“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生动实践,也为城市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下一步,市文物局将持续创新打造“2025博物馆热”,继续发挥文物赋能、文旅融合带动作用,策划推出高品质特展及沉浸式新场景,打造超高清、沉浸式、互动式数字展览新空间,进一步提升文博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党政机关网站标识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
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