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城市管理事关民生福祉和发展大局。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否高效推进,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败。
对照中心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大综合一体化”综合治理需要,着眼“共建共治共享”,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持续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全要素建设,按照国家住建部“一委一办一平台”(即城市管理委员会、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工作体系要求,成立城市管理工作专班,持续完善“大城众管”机制,加快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特大城市治理格局。
郑州市城市管理工作专班(以下简称专班)持续推进健全机构、完善机制、高位运转,努力当好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指挥员、战斗员、服务员,通过“全市一盘棋”解决好跨部门、多行业的沟通衔接,条块结合、协调联动,汇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强大合力。
“四化”助力打造宜居城市
围绕“我们的城市叫郑州”城市治理主题,专班聚焦“内涵式发展”,以“春美、夏韵、秋彩、冬暖”活动为主线,纵深推进“序化”“洁化”“绿化”“亮化”工作,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持续引领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由管理向治理、由外表向内涵转变。
“序化”求新让出行更安全
以市政道路桥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专班持续推进“郑路平”专项工作,围绕车行道坑槽、沉陷等和人行道松动、破损等病害,以小修为主、中修为辅开展排查处置;同时拆除道路上设置的影响通行、不合理、不规范的隔离墩、充电桩、移动拒马等路障,对建成区道路上通信铁塔、交接箱等设施进行规范,优化非机动车道隔离设施设置,进一步提升市容市貌和道路通行质量。
“洁化”覆盖让环境更美好
郑州市全域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8%以上
以“洁净道路、洁净车辆、洁净设施、洁净河道、洁净绿地、洁净楼院”六大领域为重点,郑州市开展了春季城市卫生活动,着力解决卫生死角、管理薄弱区域等问题,提高全域机械化清扫率,推动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整体提升。
“绿化”醉人让美景可持续按照“增量、添彩、补差、提质”的要求,根据绿植特性和生长规律,专班部署持续抓好道路绿化全周期管理,及时开展行道树和绿篱补植补栽修剪,实施行道树树洞处理、危树治理、深根施肥、预设固定装置以及精细化养护管理。
“亮化”提升让夜景更温暖
着眼于解决“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等问题,专班进一步深化“郑点亮”行动,提升城市道路照明设施运维质量,确保快速路和主次干道亮灯率98%以上,支路亮灯率96%以上;同时创新城市照明景观组织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按照经济适用、节能环保原则参与到重要节日及重大活动氛围营造中,丰富城市夜景,壮大景观性照明“朋友圈”。
守护“生命线” 建设韧性城市
为了增强城市韧性,专班坚持“立足民生、保障运行、服务发展”原则,超前谋划布局公用行业发展,加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确保水、气、热供应绝对安全和极端条件下保供能力,持续增强排水能力,努力满足城市发展和生产生活需要。
“双水源+一张网”供水安全有保障
郑州市持续推动规模以上水厂实现南水北调、黄河水双水源保障,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构建城市水源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城市风险防控能力。着眼于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专班持续深化供水“一体化一张网”改革,按照“分类施策、一区一策”思路,推进全市供水业务整合,构建“南北互通、东西互济、成网成环”的城市水网体系。
“快更新+不停气”燃气管网更完善
郑州市燃气部门开展不停气作业,图为登封郭阳线阀门安装作业现场
为了增强供气保障能力,专班积极推进燃气管道建设和更新改造,巩固管网设施“带病运行”整治成效。着眼于最大程度降低燃气管道作业影响,燃气部门采用管道不停输作业技术,通过“带压开孔”和“智能封堵”,在不停气的情况下完成管道维修和改造,确保市民用气的连续性。
“扩热网+治未病”供热能力再提升
郑州市北部城区“引热入郑”项目施工现场
郑州市持续加快北部区域市政集中供热干线管网及配套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续建华润登封电厂、大唐巩义电厂“引热入郑”市区输配管网等,预计今年新增集中供热入网面积约500万平方米。按照“冬病夏治”的思路,专班部署抢抓非供暖季有利时机,加强供热设施设备维护,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突发故障风险。
“同改造+细分段”排水攻坚筑防线
地下排水管网改造是城市的“里子”工程,对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城市面貌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专班统筹城管、交管、环保、街道、社区、管线权属部门等,通过联席会商、现场联合踏勘,科学论证制定“四管同改”、道路保通等方案,试行“分段施工、围小干短”降低施工对居民影响,协调推进老旧排水管网和其他管网更新改造,确保“开挖一次、解决问题”。
“数字”赋能构筑智慧城市
按照智能体城市建设要求,专班坚持把数字化建设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深度融合,利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拓展智慧化应用场景,加快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实现“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一网统管打造城市治理“最强大脑”
郑州市建立市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一屏统览、一网统管”的目标
围绕城市管理“一屏统览、一网统管”的目标,郑州市建立市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支撑,通过数据整合、场景融合等,加强对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状况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提升城市风险防控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结合城市精细化管理需要,城市运管服平台拓展了公用事业、城市防汛、智慧停车、智慧照明等多个应用场景,完成了业务指导、指挥协调、行业应用等“7+3”模块建设,推动城市治理路径清晰化、决策科学化。
精准诊疗前沿科技护航“脚下安全”
郑州市市政部门采用沥青路面铣刨废料就地热再生技术开展道路养护作业
根据科技赋能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专班部署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管养水平,充分运用前沿科技成果实现市政道路病害处置智慧化,全力守护好市民“脚下安全”。市政道路养护部门通过引入国内先进三维阵列探地雷达,实时生成病害三维模型,精准探测地下空洞、脱空、松散等道路病害并及时启动修复工作。
智能预警动态监测城市“生命线”
通过50多万个智能传感器,郑州市为供水系统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实现从源头到龙头全流程、全要素、全时空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在线水力模型还能模拟分析管网改造、管道改迁时停水影响,向用户精准推送停水信息,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影响。在排水方面,郑州市在全市415个重要点位部署感知和监控设备,实现了对道路积水点、隧道、桥涵、河渠等重点点位的感知和监测,形成了防洪排涝监测预警系统,为城市防内涝提供全过程支撑。
数据整合畅通停车服务“微循环”
依托“郑好办”APP智慧停车板块和“郑好停”小程序,全市统一的智慧停车运营服务平台目前注册用户数近361万,绑定车辆突破198.56万;已接入11.2万个路内停车泊位、2463多家公共停车场、约63.2万公共停车泊位。在此基础上,专班围绕优化平台功能,持续打造全市停车一张网、缴费一码通,推进停车场线上备案、共享停车线上缴费和路内停车信息精确功能在平台端完善。
紧扣城市精细化管理,郑州市通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不仅让市民享受到更加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也为城市的长远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未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城市管理工作专班凝聚各方力量,持续深化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让绿城郑州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