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机勃勃的中牟新区
记者 陈锋 陈君健 武建玲 卢文军 张朝晖
黄河臂弯,中原腹地。这里,曾演绎“官渡之战”的历史风云,也曾以“中原粮仓”滋养万家烟火。
西望郑州市区,东看汴梁古城,中间是中牟新区。而今,这片土地正进行着一场关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当国家战略的号角吹响,中牟不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中间地带”,而是被时代推向了郑开同城化的前沿。它从传统农业县的底色中破茧,以一场全方位的“发展跃迁”,回答了“中部地区如何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时代之问。
这份来自中牟的“先行者答卷”,其意义远超一域。它所探索的路径、凝聚的智慧,正为同处转型期的其他区域,提供可供剖析的鲜活样本。
战略破局,先行先试
郑州和开封,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历史同脉、产业互补,具有得天独厚的同城化优势。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郑开同城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23年,郑州都市圈正式跻身国家级,为郑开同城化发展赋予了服务国家战略、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关键使命。
地处郑州、开封之间的中牟,自郑开同城化战略启动之初,便是天然的“桥头堡”;随着郑州都市圈升格为“国家级”,它更一跃成为承载战略意图的核心“增长极”。
2024年11月16日,河南省首个省级新区——河南中牟新区揭牌,这也是河南省唯一一个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而设立的省级新区。
中牟新区承担起同城发展先行先试、探索开路的历史使命。
使命,需要政策的雷霆赋能。2025年6月,《郑州市支持河南中牟新区加快发展若干先行政策措施》出台,18条“真金白银”的举措,赋予中牟在规划编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等领域享受郑州市中心城区同等待遇。这并非普通扶持,而是一场打破行政藩篱、重塑经济地理的“制度突围”。
蓝图之下,是百姓触手可及的“同城感”。年满60周岁的中牟籍老人,如今可免费乘坐郑州地铁与公交。在郑州市各县(市、区)中,中牟率先设立“郑开通办”窗口,居民可快捷办理社会保障卡申领、个人权益记录查询打印等88项通办事项。
在加快推进郑州市支持新区发展的先行政策措施落实落地的同时,中牟新区也在努力推动河南省尽快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以形成省市支持新区发展政策体系。
向西,承接郑州的政策东风;向东,融汇开封的产业暖流。
今年8月,中牟新区考察团赴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展结对共建交流,推动“规划同绘、设施同联、产业同兴、生态同保、服务同享”。
战略的高度,政策的力度,共同定义了中牟新区发展的速度与广度。它不再是双城之间的“过渡带”,而是驱动郑开同城化的“强力引擎”,正以“桥头堡”的担当,勇往直前。
文旅破圈,幻乐新生
战略的蓝图已然绘就,而让中牟在人们心中从“地理坐标”变为“心灵坐标”的,则是一场关于“幻乐”的精彩破圈。
“以前提到中牟,最先想到的是大蒜和西瓜;现在再提中牟,脑子里全是只有河南的戏剧迷宫、海昌海洋公园的奇妙海洋世界!”近日,一位游客的感慨,道出了中牟从“农业名片”到“文旅IP”的惊艳蝶变。
从绿博会埋下种子,到方特旅游度假区点燃欢乐,再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用黄土塑造精神殿堂,直至郑州海昌海洋公园掀起蓝色风暴……沿郑开大道一字排开的八大主题乐园,涵盖童话游乐、戏剧演艺、海洋科普、电影沉浸等多元业态,不仅填补了中原地区时尚创意文旅产品的空白,更创造了“一个县城、一条大道、8家顶级乐园”的行业奇迹。
奇迹并非偶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三重奏。中牟踩准了时代风口,凝聚了发展合力。
2023年,中牟乘势而上,确立“中国中牟·幻乐之城”IP,并用这根金线串起分散的乐园资源,形成“集群优势”,一举打响县域文旅品牌。
这个曾以农业为核心的县域,如今凭借八大顶级主题乐园集群、年超3600万人次的游客量,被誉为“中国主题乐园第一县”,走出了“文旅强区”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文旅产业,已当之无愧地成为中牟经济的“新支柱”。
中牟还有着更远的谋划——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着眼迈向“国家级”,中牟正以全国格局与国际视野重新审视自身,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熔铸于“两区”的创建蓝图之中。在此宏大叙事下,中牟正发力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文旅产业的提质扩容,共同托举起“中国中牟·幻乐之城”的城市IP。
在品牌塑造上,中牟深掘文化文物这一核心资源,启动“活化利用”工程。依托“文艺两新”基地与八大乐园的场景技术,推动文物走向数字化、故事化、研学化,让沉睡的遗产在沉浸式体验中“活”起来、“火”起来。同时,推动非遗走进生活、走向产业、走入时尚,打造一系列接地气、有生气、引人气的文旅新热点。
在业态革新上,中牟以“全域度假化、国际化”为方向,精耕细作。一方面,创建国际慢城,用足过境免签政策,吸引全球游客;另一方面,推动“文旅+百业”深度融合,布局微短剧、时尚消费、低空经济等新业态。更以数智赋能,发展全息影像、可穿戴设备等体验科技,孵化数字场景。文创开发上,精准捕捉年轻需求,融合本地非遗与乐园符号,打造兼具特色与内涵的文创产品,并通过社交媒体与品牌联名,全力培育爆款文创IP。
努力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迈进的中牟,正在向世界展示一个“中国式、世界范”的现代化文旅样本。
制造跃迁,集群崛起
文旅产业的繁花似锦,背后离不开坚实的实体经济作为“压舱石”。中牟的雄心,不仅在于打造欢乐的旅游目的地,更在于构筑一个“智造”驱动的产业新高地。
在郑州飞龙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场静悄悄的“智造革命”正在上演。全自动电子水泵装配线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起舞。“一条线仅需1~3人,产品最快15秒下线,生产效率提高了75%。”公司负责人的介绍,透露出中牟制造业向“新质生产力”迈进的坚定步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在中牟高新区,已汇聚了郑州日产、红宇专汽等7家整车、专用车企业,以及300余家零部件企业,汽车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整车产能达25万辆。

“幻乐之城”吸粉无数

生态之美触手可及

“智造”实力 日益彰显
一条涵盖“技术研发—整车制造—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已然成型,使这里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
产业的能级,取决于其前瞻性与竞争力。面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中牟果断出击,积极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10月10日,日产LCV研发中心在郑州日产成立,标志着中牟本土汽车产业从“制造者”向“创造者”的深刻转型。
与此同时,发挥郑州机动车质量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引领作用,引导本土零部件企业融入比亚迪、宇通、奇瑞等更大供应链体系,则展现了中牟在区域产业竞合中的开阔视野与战略主动。
中牟“智造”的实力也日益彰显。截至目前,中牟新区共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河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12家,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凸显。
产业融合,沃野蝶变
从智能工厂的机器轰鸣中转身,步入中牟希望的田野,你会见证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这里的农业,早已超越“土里刨食”的传统,在“接二连三”的融合中,实现价值的完美蝶变。
初冬时节,寒意阵阵,中牟新区姚家镇的温室大棚里却暖意融融,一颗颗鲜红饱满的草莓在绿叶中若隐若现,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种植户乔帅正悉心管护,“市民采摘游越来越火,一亩地年收入几万元不在话下!”他的笑容,是“田园变公园”最生动的注脚。
在姚家镇闫家村的动康食品车间,一场神奇的“升华”之旅正日夜不停。鲜红的草莓经过清洗、急冻与干燥,化身香脆的草莓干,身价倍增。这背后,是“公司+农户”模式对“草莓不耐储运”这一老大难问题的精准破解。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草莓产业的升级,映照着中牟农业的系统性变革。在行业协会之外,一套强有力的“政农企+种产销”体系正在发力——新区农村农业局、万洪路区域发展中心携手郑州陈氏阳光公司,从源头的种苗改良、技术指导,到终端的市场对接、品牌营销,全程赋能。与此同时,万邦智慧园区搭建的数字化农批平台,正以“无人值守地磅”“智慧农批系统”,重塑农产品流通的效率与智能。
目光放远,中牟正围绕“粮渔花药瓜果蔬菜”八大优势产品,全链条升级农产品加工业,精准招商补链强链,聚力擦亮“中牟优农”金字招牌,做强产业化集群。
产业的深度融合,最终在空间上绘就了三条缤纷的“农旅彩带”——
北部沿黄文旅生态带,整合关家村、顶顶牛牧场、九堡村、蝴蝶兰基地、黄河大堤资源,融农业观光、牧场体验、文化研学、生态休闲于一体。
中部都市农业体验带,串联明山庙村、官渡桥村、党庄高效农业基地,实现农耕文化、历史遗迹、高效农业的有机衔接。
南部田园休闲采摘带,以闫家村、小王庄村、以果农业、辰耕农场为核心,突出生态露营、农事体验、精品采摘主题。
这片古老的沃野,正在一曲激昂的“融合交响”中,实现前所未有的价值跃升,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营商沃土,厚植未来
产业森林的枝繁叶茂,离不开营商环境的阳光雨露。中牟深谙此理:服务,是新时代最硬的“软实力”。
河南厚疆企业总部综合体项目的建设历程,便是最佳印证。
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正在进行工程验收,预计年底全部投入使用。该项目一落定中牟,中牟现代服务业开发区项目服务局就成立了服务工作专班,积极开展各项审批手续办理及开工前期准备工作的服务指导。“‘项目管家’提供全流程帮代办,审批时限大幅压缩。”项目负责人感慨,“这里的服务,总能想在企业前头。”
何为“想在企业前头”?
它体现为“一企一员”的精准滴灌。 为88个重点项目配备“项目管家”,从立项到施工,无缝对接,全流程帮代办。
它升级为“一事一议”的定制方案。针对企业发展瓶颈,多部门联动,已为60多家企业破解难题70余项。
它最终落地为“一跟到底”的闭环服务。“三色预警”实现精准动态管理,最终实现企业满意率达100%。
“我们紧扣企业全生命周期与全产业链条需求,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化向增值化升级转型,实现企业需求‘一窗受理、全程督办’。”中牟新区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负责人说,中牟的目标,是打造“审批有速度、服务有温度、护航有精度”的营商环境新高地。
这片营商“沃土”,正以其持续的肥力,厚植着所有企业的未来,也孕育着中牟发展的无限可能。
智慧治理,普惠于民
优良的营商环境让企业“近悦远来”,而一座城市最终的吸引力与幸福感,则落脚于高效、智慧的治理体系和普惠于民的现代服务。
中牟,正以“数字”为笔,绘就一幅智慧治理的新图景。
“以前反映问题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手机上提交就能跟踪进度,太方便了!”提及中牟新区的信访智慧平台,市民王先生赞不绝口。
以“实战管用、社会受用、群众爱用”为标准,中牟新区着力构建 “一网感知、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新格局,打造多领域智能应用场景。
智慧,是高效便捷的办事体验。
曾经“跑断腿”的审批,如今在指尖轻点即可完成。“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均办理时限缩短68.4%,群众跑动次数减少82.5%。数据多跑路,群众自然少跑腿。
智慧,是无处不在的安心守护。
“明厨亮灶”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如同永不疲倦的“火眼金睛”,盯紧218家食品经营单位,保障食客舌尖上的安全;智慧信访平台,让诉求流转一目了然;310智慧公路感知体,让出行更安全。
智慧,更是可感可及的日常生活。
实时公交系统,让公交车拥有“私家车”般的确定性;图书自助借还系统,让阅读成为随心所欲的乐趣。
所有这些智能场景,都汇入一个强大的“城市大脑”进行统管。它形成了“基层发现—一键上报—智能分派—联动处置—结果反馈”的完美闭环。
在这里,治理的终极目标无比清晰:从“处置一件事”,到“解决一批事”,再到“预防一类事”,让城市更具韧性,让幸福触手可及。 (本组图片由中牟新区提供)
结 语
华彩落笔处,正是新章开篇时。中牟新区,这部用黄河泥与时代墨共同写就的壮丽史诗,已翻过“平地起新城”的创业卷帙,正挥毫“敢为天下先”的锦绣华章。
其实践雄辩地证明:在区域发展的宏大叙事中,一个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善于找准战略支点,勇于激发内生动力,精于推动产业协同,致力于优化治理体系。中牟的蜕变,不仅是一座新城的崛起,更是一种“敢为人先”的发展哲学的生动诠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个更具辐射力、引领性的现代化新城,必将如黄河之畔的璀璨明珠。其先行一步探索的经验与智慧,必将为中部地区乃至中国的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