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黄河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沿黄生态廊道持续提升,黄河(郑州段)数字化生态保护监测平台(一期)建成投用。创建市级幸福河湖10个,黄河干流水质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II类。创建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县1个。
PM2.5、PM10、优良天数等主要指标完成省定目标。8个国、省控断面稳定达标,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深层地下水位三年累计回升36米、居全国前列,地下水污染防治“精准管控”郑州模式全国推广,农村黑臭水体实现源头“动态清零”,南水北调“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国家“无废城市”中原样板初具规模,建成“无废细胞”260余个。中国城市宜居指数全国排名第16位。
“1+11+7”碳达峰政策体系加快构建,新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2家、绿色园区1个,完成12家重点企业节能改造,高耗能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降至25.8%。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先导工程开工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累计231万千瓦,新增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86.8万千瓦,实现外电入郑248.2亿千瓦时。
完成营造林5.09万亩,新建森林特色小镇9个、森林乡村100个;新建绿地480万平方米,建成公园游园57个,完成道路绿化建设73条。
【注释】来源于《郑州市情概览(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