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处嵩山东麓、黄河之滨(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居中华腹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史谓“天地之中”,古为“商都”,今为“绿城”。
1928年3月建市,1954年10月成为河南省会,是国家明确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核心增长极。辖6区5市1县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均为国家级)和郑东新区4个功能区。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431.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08.6万人,城镇化率81.0%。
殷殷嘱托、战略叠加。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七次视察河南、三次亲临郑州,提出了“两高四着力”的重要要求,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勉励郑州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加快建成联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在郑州首次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三个转变”;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动员令;强调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支持下,河南自贸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相继设立,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都市圈获批成为全国第10个都市圈,一系列国家战略在郑州叠加。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532.1亿元、同比增长5.7%,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万亿级城市前列。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5300年的仰韶中晚期文化、3600年的商代王城文化汇聚于此,夏、商、管、郑、韩建都于此,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拥有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大运河郑州段2项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1处,文物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郑州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策源地,承载着“二七精神”的二七纪念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郑州人再创辉煌。
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郑州地处“中国交通十字路口”,是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国家空港型和陆港型双枢纽承载城市。新郑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234条、全货机航线49条,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客货运航线网络,货邮吞吐量82.5万吨,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中欧班列(郑州)业务遍及40多个国家140多座城市,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是全国五大集结中心之一。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形成“2+2+9”口岸体系,成为全国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城市。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全市已探明矿藏36种,煤炭保有资源储量74.18亿吨,居河南省第一位;耐火粘土品种齐全、储量达1.65亿吨,铝土矿3.69亿吨;天然油石矿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
科创澎湃、产业兴旺。落实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全市高新企业数量近6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亿元。中原科技城在全国同类科技城中跃居第15位,重建重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家、省实验室18家,引进落地哈工大、北理工等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8家,组建龙头企业产业研究院13家,建成研发平台5000余家。在郑院士87人、在郑大学生140万人、全国排名第二,三年累计留郑大学生67万人,城市年轻力指数居全国第五。聚焦新能源汽车之城、算力之城、钻石之城、超充之城、量子之城,谋划20条重点产业链,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集群加速向万亿级迈进,形成了以郑煤机、中铁装备等为标志的大国重器,以上汽、宇通、比亚迪等为代表的国货潮品,以中科曙光、超聚变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等项目建成后,将跃居全国城市算力规模首位,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1/9、客车产量占全球1/8、汽车产量110万辆,进入全国前十。
绿意盎然、宜居宜业。郑州是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长江以北唯一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省会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五年同比改善,黄河干流水质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地下水污染防治“精准管控”模式全国推广,农村黑臭水体实现源头“动态清零”,南水北调“一泓清水永续北送”。养老床位达6.6万张,农村养老服务覆盖率达60%。千人口托位数达4.8个,荣获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实现“应收尽收”。市场主体突破210万户。
郑州市始终坚定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坚定扛稳“挑大梁、走在前”的使命担当,锚定“两高四着力”,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不断开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
郑州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4℃。7月最热,平均27.8℃;1月最冷,平均1.0℃;年均降雨量631.3毫米、无霜日219天,年日照时间约1904.7小时。
月季,原产中国,蔷薇科,蔷薇属,为半常绿灌木,花朵俏丽,色彩丰富。花期每年从5月中旬开始,延续到11月,长达200天,得名“月月红”。我国有月季品种上千个。
1983年3月21日,郑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月季为市花。
法桐,悬铃木科,悬铃木属,高20-30米,树冠阔钟形,叶片宽大、枝繁叶茂,春夏季绿荫浓密,深秋时满目金黄。
法桐是世界著名的四大行道树之一,被誉为“行道树之王”。法桐树下的空气湿度可增加约50%,温度低于周边3℃以上,吸收城市噪音10-30分贝。
郑州的法桐,以二球悬铃木居多。经市民票决、专家评审,2007年12月14日,郑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批准法桐为市树。
【注释】来源于《郑州市情概览(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