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郑州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斫制技艺——省级非遗项目
来源: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古琴是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无码弹拨乐器。传说原始时代神农氏曾“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原有五弦。后文王、武王各增一弦,琴在西周时期已广泛流传,当时它经常与瑟或加上鼓等乐器在祭祀时演奏,《诗经》中就有“琴瑟友之”“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的精美诗句。 春秋战国曾出现著名的琴家,《吕氏春秋》里,记述有伯牙鼓琴,钟子期解音的佳话,同期还有著名的古琴家师旷、师襄和师文等人。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在近现代才广泛使用古琴之名。它远在春秋时期就是一种盛行的乐器,“琴、棋、书、画”成为我国的四大艺术。    

古琴的形制在汉代定型,样式繁多,如伏羲、灵机、神农、响泉、凤式、连珠、仲尼、列子、伶官、师旷、亚额、落霞等样式,广为流传的样式为仲尼、伏羲、灵机、连珠、落霞、蕉叶等。并有头、颈、肩、腰、尾、足与人身结构相应,琴长一般为3尺6寸5,象征一年365天。“琴头”上部为额,额下端镶有架弦用的硬木称为“岳山”,它是琴的最高部分。岳山边“额”的一侧亦镶有一条硬木称为“承露”。上面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下方有七个用来调弦的“琴轸”。琴头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腰以下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边的装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琴的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中部较大为“龙池”,尾部较小为“凤沼”,内有“天柱”“地柱”两根音柱,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七根弦上起“承露”,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一对“雁足”,象征七星。琴面上面有13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古琴的音箱,不象筝等乐器那样粘板而成,而是整块木头掏空而成。其音箱壁较厚,又相对较粗糙,所以其声具有独特韵味。

郑州古琴斫制技艺独特,风格多样,制作复杂,技艺难度很高。传承在中原的古琴斫制技艺,长期以来,在郑州管城区和二七区中仅有少数艺人传承,代表性传人有王栋等。王栋斫琴技艺有鲜明的风格和特点,选材均用风干百年以上老木及天然大漆,材质上乘;所用制琴工艺流程皆沿古法,制作工序繁多,精雕细磨。由于严格的制作技艺,制作的古琴音色圆润、清亮、浑厚、古朴,具备琴的“四善”(苍、松、脆、滑)和“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的特点。

党政机关网站标识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
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