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管城回族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绿化升量、提质,不断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管城。
精雕细琢——绘制优美绿色画卷
2013年之前,管城回族区建成区绿地不足50万平方米。2013年开始建设南四环生态廊道,全区绿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建设南三环生态廊道和中州大道生态廊道,2015年开工建设紫荆山南路生态廊道和双河带状公园,随后开始机场高速、绕城高速等沿线的综合环境整治提升,同期进行七里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南水北调等生态水系的绿地建设。2018年,开展国土绿化工作,伴随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铁路沿线开始综合环境整治,进行大面积的拆违建绿,陇海铁路、郑西高铁、京广铁路、京广高铁、郑万高铁等沿线两侧相继建成大面积的公共绿地,在全市率先完成铁路沿线违建拆迁清零工作。
郑西高铁沿线绿地
陇海铁路沿线绿地——陇秀园
2020年开始,城市中心区内精品街区打造、老旧小区改造和一环十纵十横等系列工程改造,让绿地景观连接道路和社区,累计建成小微景观或口袋公园100余处,使百姓“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从细微之处展现园林景观之美,不断优化均衡城市绿地,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持续提升改善人居环境,为群众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文研路街头口袋公园
近两年,遗址公园作为文物保护、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的载体,在各地建设方兴未艾。管城回族区作为郑州老城市中心,商代都城遗址所在之地,文化遗址保护建设如火如荼:商代都城考古遗址公园、八郎寨生态遗址公园、小刘生态遗址公园、站马屯生态遗址公园等一大批生态遗址公园相继建成。
商代都城遗址考古公园局部
至此,管城回族区建成了大型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和带状公园,规模适中、易达宜玩的社区公园,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的街旁口袋公园,形成了特点鲜明、功能明确、大小兼具的多层次、多类型城市公园绿地体系,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软实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大王庄体育公园
截至目前,管城回族区建成区内各类绿地总面积约930万㎡,包括:111个公游园,面积约385.18万㎡;14条生态廊道,面积约390万㎡;179条道路绿化,行道树3万余棵,绿化带134.8万㎡;其他绿化(含小微景观、街旁、乡村绿化、出入市口绿化等)118处,面积21.76万㎡;古树名木34棵。整体上建成区绿地率达36%,绿化覆盖率达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约90%。
精益求精——持续提升园林绿化品质
近两年来,完善建设儿童友好公园和无废公园6个,开放共享5个公园绿地8片绿地。
建城区内智慧园林系统初步建成,涵盖各类绿地基础信息及管理信息,已完成对14个重要节点公游园和9棵古树的全覆盖监控,逐步实现全程追溯流程明晰,自动统计生成台账,工作任务循环派发,一键指派维修处理的园林智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