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要求,切实提高解决纠纷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努力实现一网通调、一网解纷,建立 “商和管成”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全面开展助力万企大调解活动,在“两会”期间,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是立足辖区实际,打造商都特色平台。“商和管成”多元解纷机制集营商、和气、管事、成功等多种理念于一体,具有“商都”特色的矛盾纠纷解决新模式。为充分发挥机制作用,管城区人民法院召开专题部署会,并联合区司法局、工信局等多家职能部门组织座谈,集思广益,形成联动,全面拓展重点行业领域多元解纷力量,尤其是在民营经济领域,不断健全完善民营经济领域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建立了“法院+”的调解机制,实现解纷平台在全区街道办的全覆盖。
二是充分招贤引才,建立“百人调解团”。管城区人民法院充分调动、发挥辖区民调组织和人民调解员作用,发挥联合调解的优势,全力运行“三调联动”机制(警调、信调、诉调),开展“助万企大调解活动”,面向社会发布动员令,以百人调解团的力量全面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为辖区营商环境和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法治化服务。自2月份“助万企大调解活动”开展以来,共成功调解各类案件1527件,其中涉企案件达706件。
三是加强协同服务,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在全面开展助力万企大调解活动中,对于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民生的集中性矛盾纠纷,管城区人民法院推行上门调解服务,动员调解员深入一线、走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症结,增强调解的有效性。例如通讯港、女装城等商户多的商业机构集聚区,人口多且结构复杂的大型社区等,物业纠纷易发多发,针对这一特点,管城法院联合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等协同发力,同频共振,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普法宣传等多环节做好全方位司法服务。2月中旬,南关街道办事处在接到69起系列物业纠纷案件清单后,迅速组织多名民调员对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并逐案制定调解方案,多名民调员上门调解,在三天内已调解成功20余件。
四是凝聚共识力量,打造基层治理名片。管城区人民法院将“商和管成、优化营商助力万企大调解活动”写入今年的两会法院工作报告中,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全面调动多元解纷力量,不断完善 “警调、信调、诉调”三调联动调解机制,实现各调解平台在全区各职能部门的全覆盖,让群众少伤和气、少担风险、少费时间、少花费用解决问题、处理纠纷。全力将“商和管成”打造成郑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