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切实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七分局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以产业发展为基点、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精心打造“四改”特色品牌,努力营造“六最”营商环境,护航项目建设“加速跑”。
一、以“改良”优流程,提升服务效率
合并受理事项,加大“四减一优”力度。全面实施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成本和优服务的“四减一优”专项行动,实行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书的合并办理,对棚户区安置房项目和社会投资划拨类项目,实行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划拨类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事项同时受理、同步发证,合并办理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与建设用地检查核验(土地核验),有效减少企业办事次数,压缩项目审批时间。
增加即办事项,提升办事效率。行政审批事项承诺时限已从2017年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现在的6个工作日。其中,包括协助执行过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8项业务在内的审批时间,由原来的6个工作日缩短为即办事项,即办事项占比提升至目前的20%。
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新模式,通过“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实现从“多头跑、多次跑”到“一窗办、一次办”的转变。同时,在政务服务中心为建设单位提供咨询导办、申报辅导、方案预审、材料预审和疑难问题解答等工作,有效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全力实现“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
二、以“改革”破壁垒,增加发展动力
牵头并联审批。不断完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联合审查机制,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将审批材料分发至人防、园林、城建、城管、民政、电力等相关联合审查部门,组织开展设计方案联合审查,提高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效率。
主动靠前服务。在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完成前,提前介入,根据项目建设实际,列出工程建设许可阶段需办理的并联审批事项清单和需要同步办理的事项清单及办事指南,指导项目申请人,最大限度压缩工程建设许可阶段跨度时间。
落实“联合测绘”。按照 “统一标准、搭建平台、结果互认、提高效率”要求,对符合条件的联合测绘成果予以认可,彻底解决工程建设项目在不同阶段重复进行的测量测绘工作,降低建设单位测绘成本,减少部门之间数据分割,实现“一次委托、综合测绘、成果共享”。
三、以“改善”优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
深入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局主要领导以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深刻感受从咨询辅导、业务受理、后台审核到窗口领证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流程、每一份需求,对办事过程全方位“体检”,面对面回应企业诉求,收集意见建议,查找薄弱环节,为现场排忧解难,切实打通企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组建专职帮办代办队伍。积极探索“一对一”贴心服务模式,为每个工程建设项目配备专门的帮办代办团队。团队由我局首席代表担任组长,团队负责跟踪和督促技术审查、中介服务等审批事项的办理,为建设项目的审批服务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支持。
大力推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制度。对列入我市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豁免清单的项目,在项目取得合法用地手续并满足消防、安全等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豁免审批。
四、以“改进”促监督,构建长效机制
建立全流程电子化监管平台,实现审批过程透明化。依托政务服务四级联动系统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的电子化管理,确保每个审批环节都留痕且可追溯。通过平台实时监控审批进度、审批人员操作及审批时限,确保审批过程公开透明。
实施智能分级预警机制,强化问题整改。设置不同级别的智能预警功能(如黄色预警、红色预警),对超时办理、材料缺失、流程违规等异常情况实时预警,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提升服务满意度。高度重视群众和企业的监督作用,开通线上线下多种监督渠道,包括政务服务热线、网上投诉平台和意见箱等,广泛收集群众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问题核实、处理和反馈的及时性。
二七分局多措并举,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在项目要素保障中全力做好政务服务满意答卷。下一步,二七分局将继续秉持务实、高效、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和规范的服务,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二七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