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二七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落实郑州市打造“中国微短剧创作之都”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微短剧与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微短剧产业生态,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注入新动力。
一是政策扶持,搭建产才融合“新舞台”。出台《关于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试行)》,构建从企业落地孵化、内容创作生产到专业人才培育的全周期政策支持体系。深入开展“链上调研”,组织党员干部围绕微短剧产业企业,开展常态化调研走访。探索“微短剧+文旅”“微短剧+研学”发展模式,整合文旅、财政、网信等部门资源,加强信息互享,做好政策扶持、资源对接和平台搭建等工作。与河南省微电影协会、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等3家平台,河南大学、黄河科技学院等6家院校成功签约,为微短剧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二是拓展场景,打造影视创作“新片场”。依托辖区文旅文创资源,完善场景资源和配套服务,构建“写、拍、播、评、投”五位一体产业生态,推动全产业链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以樱桃沟景区为载体,成功打造长安古寨、古建瞻园、西港短剧影视城等短剧拍摄基地3家,涵盖4大类20余种场景,集中签约微短剧拍摄计划250余部,多部作品在主流平台收获良好口碑与播放数据。鼓励引导村民开放自家院落、场地供剧组拍摄,不仅提供了更多真实自然的拍摄场景,也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激发了他们支持和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引才聚力,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聚焦产教融合,与郑州科技学院等辖区高校深度合作,成立二七区微短剧人才培养基地,搭建专业人才培育平台,为微短剧产业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邀请影视领域专家学者、资深从业者走进拍摄基地举办专题讲座,定期组织微短剧创作大赛、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鼓励创作者们分享经验、碰撞思想,激发创作灵感。培育引进以乐不可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赤野文化传媒等为代表的10家专业团队,从业人数超300人。发挥“店小二”精神,主动靠前做好服务,精准对接剧组需求,提供场景推荐、资源协调、拍摄保障等服务,为微短剧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