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年郑州两会 聚焦两会 正文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郑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1-01-29 17:39  

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十三五”工作综述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到,要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今年年初,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回顾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十三五”,坚持惠民生、促发展相结合,人民群众就业状况持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才和人力资源优势显著增强,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稳固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效能有力提升,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为保障改善民生、促进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写满了为民爱民的绚丽篇章、掷地有声的民生答卷,书写着郑州百姓的幸福生活。

亮点一

多措并举

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就业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十三五”期间,市人社局不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5.7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5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2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1.2%、103.3%、110.67%。

完善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农村就业援助政策,在全省率先将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1名成员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员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与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同样的就业优惠政策。打破地域限制,将来郑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全部纳入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补贴范围。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将个人贷款额度从20万元提高到35万元,其中高校毕业生额度最高可到4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额度从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19亿元,扶持自主创业10743人,吸纳、带动就业82537人。将一次性初始创业帮扶补贴由5000元逐步提高到10000元,为834名创业者发放一次性开业补贴734.9万元。加强创业培训,“十三五”期间组织创业培训24.28万人,是“十二五”同期的4.1倍。

对于重点群体的就业,市人社局出台系列举措:举办各类专场招聘活动,为毕业生和企业牵线搭桥。大力开展就业见习,不断提高见习补贴标准,政府补贴每人月标准由700元提高到1330元,对留用率超过50%的企业,政府每人月补贴2090元。“十三五”期间全市共组织就业见习25216人,发放就业见习补贴1.04亿元,是“十二五”同期的273.12%。加强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求职创业补贴由1000元提高到2000元,“十三五”期间已为10.05万名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97亿元。

同时,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等农民工就业援助活动及专项招聘会,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和优质就业服务。

亮点二

完善社保制度

不断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十三五”期间,市人社局在完善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方面亮点纷呈。

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有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全员参保。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增发缴费年限养老金,提高年缴费补贴标准。

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68.14万人、233.83万人、250.11万人、194.49万人,均达“十三五”规划目标。帮助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切实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功能。为149874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代缴保费1990.69万元,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93643人次的贫困人员发放了养老保险金,达到了对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应享尽享的目标。

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连续提高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十二五”末的平均每月2413.2元增加到3061.3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进行了5次调整,由每人每月138元提高到200元,年平均调整幅度达6.4%。失业人员月人均失业保险金水平达到1520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18.7%。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方面,我市在“十三五”期间也颇有创新——实现对全市困难群众的数据标识和动态管理,确保全市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累计发行实体社保卡992万余张,签发电子社保卡500余万张。

创新推进实体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应用。深入推行社保卡“就医一卡通、门慢处方共享、三级转诊”。目前已有1310多家药店和30家医院接入就医一卡通平台,各上线医院就诊卡办理量减少1/2,门诊就诊流程时间缩短1/3,有122万人持社保卡办理医院内各项诊疗业务。

全面提升社保卡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全市已开设市—县—乡—村—合作银行五级社保卡服务窗口2300余个,其中县(市、区)级16个,乡镇级85个,村级1950个,合作银行网点340余个;196个银行网点已经开通了即时制卡服务,实现立等可取。

亮点三

筑巢引凤

为郑州吸引更多人才

人才是发展最宝贵的资源。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十三五”期间,市人社局着力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创新制度,吸引更多人才——通过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制定并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青年人才储备计划等7个配套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403名,其中院士等顶尖人才1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02人。认定人选突出科创导向和产业导向,先进制造业、科学技术推广、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数量达到279人,占总人数的69.23%。2018年至2020年,累计受理青年人才生活补贴申报7.6万人,发放资金7.7亿元。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承办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郑州市专场活动。通过招才引智招聘活动,共签约落地项目482个,接收简历71093份,达成求职意向48604人次,签约入职19086人。其中,博士637人,占比3.3%,硕士4545人,占比23.8%。

加大力度,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十三五”期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综合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专家共入选38人,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等省级专家入选150人。

扎实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产教融合基地、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基地、创业培训示范基地、世赛集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五年来,共规划建设项目330个。开展技能人才倍增计划、精品专业建设、“雏鹰计划”技能精英培养等项目35个。在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选手为河南省贡献了1金2银3铜6块奖牌,31个优胜奖,占全省获奖人数的56%,16个项目进入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到“十三五”末,全市高技能人才达34万人,推荐表彰了1名中华技能大奖,16名全国技术能手;评选推荐了11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五年共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70万人次,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

提升质量,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市先后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6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2家,郑州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1家,累计培养引进博士后212名。在站博士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1项、省部级42项。

深化改革 用人机制更有生机活力

亮点四

建立公平、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新型人事关系,将调动人员积极性,带动事业单位提高效率、增强活力。

对此,“十三五”期间,市人社局进一步深化我市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

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出台印发《郑州市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持续推进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

对于职称制度改革,我市也有创新:出台《郑州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通过深化改革构建了具有郑州特色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评价制度。围绕“放管服”,有序推进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全市23所高校全面开展职称自主评审,全市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到县(市、区),向7家大型企业下放工程师评审权限。人社部门加强事中监督和事后备案管理,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库和失信惩戒制度。推行职称申报承诺制,简化申报材料,减少审核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工作效能。对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畅通职称评聘绿色通道,可不受本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进行职称评聘。不断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破除“唯论文”“唯资历”“唯学历”倾向,突出创新创造,不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突出分类评价,采取专家评审、面试答辩、考评结合、实地考察、现场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人才,让各类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

数据显示,“十二五”末,我市中高职称人数总量为25177人,到“十三五”末,达到41730人,增长65.7%。

工资制度改革 收入分配更公平合理

亮点五

工资制度改革,事关百姓民生,事关工作效率。

对企业工资,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十三五”期间,二次调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将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600元提高到1900元。推进国企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强化对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的事前引导、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持续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工作,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及企业人工成本信息。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防治“吃空饷”问题长效机制;开展了法官、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工资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市本级选择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骨科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县(市、区)各选择1家公立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持续落实好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及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资待遇。

亮点六

和谐劳动关系 奠定社会稳定基石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人社部门主动应对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等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全面排查防范化解风险,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断健全。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充分发挥三方机制成员单位职能作用,指导全市各类用人单位、企业园区做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进一步增强三方机制影响力和执行力。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大力推进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提高集体协商实效性,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6%。

劳动争议处理效能不断提升。全市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1万余件,法定时效内结案率达100%,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劳动保障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十三五”期间,全市共为 17.7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13.6亿元,有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高效便捷人社服务

亮点七

“十三五”期间,市人社局以打造高效便捷的人社服务和增强企业群众的幸福感为目标,不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全系统为民服务的效能和水平显著提高。

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248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市政务服务办事大厅,集中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制作标准化事项目录清单,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均可网上办,126项业务可实现全流程网上办。梳理选取企业群众经办的高频事项推行“掌上办”,48项业务可依托“郑好办”APP实现免纸质材料、零跑腿刷脸办。将企业职工社保费补缴、社保关系转移、退休审核、退休证领取、退休待遇核算、在职医保转退休等事项打包成一件事,群众只需叫一次号即可办结,次月即可领取退休待遇。

为此,市人社局被郑州市政府评为2019年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单位。市政务服务大厅人社专厅被人社部评为“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17~2019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单位。

“十四五”让全市人民多方位 感受人社温暖、郑州荣耀

“十四五”已扑面而来。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郑州人社工作将谋划怎样的新篇?又将擘画怎样的未来?

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的五年,市人社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坚持依法行政,突出抓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市人民多方位感受人社温暖、郑州荣耀、国家发展成果,有更多获得感。

在就业方面,市人社局将继续服务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业容量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到“十四五”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五年累计55万人以上,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5万人以上,累计新增返乡创业3.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预期控制在4%以下。

社保方面,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定型、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保障项目基本完备、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金安全逐步加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高效便捷、社会保障公平性统一性可持续性显著增强。“十四五”时期,我市计划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6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66万人,失业保险270万人,工伤保险210万人。

人才队伍方面,我市将不断扩大提升人才队伍规模质量,以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黄河战略、推动中原崛起为引领,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32个核心板块建设为依托,建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认真落实“黄河人才计划”等人才引进相关政策,与我市“六大人才”队伍发展相协调,形成支撑我市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形成更具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持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事计划管理,实施岗(职)位总量控制、聘用合同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和规范公开招聘制度。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职称评审的科学化水平。

打造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工资调整机制,优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结构,落实向基层倾斜政策。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实现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十四五”时期,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7%以上;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5%,市、县(市、区)两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调解组织建设力争实现全覆盖;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覆盖率10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100%。

提升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提升统筹城乡、区域、群体等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幸福感。实现社保卡发卡对象覆盖全部参保人员,社保卡应用覆盖人社部门全部用卡业务,社保卡使用率达到100%,金融账户激活率100%。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市民卡服务管理模式,推动郑州市“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改革进程,实现社保卡可办理个人的各项公共服务业务,实现“一卡通用、一码通城”。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作为人社部门,我们要用心用情用力去做好民生工作。只有心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才能沉下心去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十三五’,我们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十四五’,我们将全力推动郑州人社工作再上新的台阶,让千万郑州人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更为强烈。”市人社局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党政机关网站标识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
网站标识码:4101000002 豫ICP备05012610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520号
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标识